第138章 勾践托国(上) 阅读至0%

第138章 勾践托国(上)

书名:吴楚春秋 作者:看云的季节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9 02:08
    文种同王孙骆到了越国都城会稽,早有哨马报之于越王勾践。勾践亲自出城迎接吴国特使,留王孙骆宿于驿馆不提。
    勾践命文种同车,乃是司马稽郢亲自御马,一路往王宫而来。文种见市井萧条,街上男丁寥寥,看来在此次吴越之战中,越国的成年男子折损颇多,文种不禁一阵心酸。
    文种用余光瞄了一眼身前的勾践,见他身着王服,神色冷峻,盘膝坐于车上,一言不发。半日,勾践才打破沉默,问道:"大夫辛苦!一路还算顺利罢?”
    “吾国正值多事之秋,臣自当尽力。”
    文种还打算说点什么,见勾践不再开言,便也噤声不语。君臣二人乘着这驾驷庐车,入了南门,奔王宫正殿而来。
    朝中诸臣知文种归国,早已受越王之命在大殿等候。文种与众臣厮见后,勾践便大集群臣,召开庭前会议。
    勾践环视了这座熟悉的大殿一眼:巍巍的王位、殿上林立的诸臣、高台之上的寒意、还有整个国家的责任……
    这就像是一场梦:昨日的意气风发、今日的大厦将倾、明日的苟延残喘……
    而自己即将面对的,是自己能够承受的吗?勾践的心空落落的,就像被吸干的空壳,孤悬于半空。
    勾践坐于大殿正位,众臣施礼毕,勾践调整了一下气息,待殿下安静下来,方沉声道:"大夫文种受寡人之命,与吴王讲和,今日归国还报,请各位爱卿群策群力,在目前的局势下。渡过这次灭国之难!”
    殿下一片静寂,众臣都躬身垂首,神色肃穆。
    勾践问文种道:"寡人获知吴王解了固城山之围,范蠡将军已经率军回到了固陵?”
    文种回道:"臣曲通伯嚭,吴王已经应允了我们的乞和请成。现在吴王已经率领吴军主力解围而去。范蠡将军为了不使吴王生疑,便把我军在固城山的主力化整为零,悄悄撤回到固陵一线驻扎,又散兵为民,平日耕种,闲时练兵。”
    勾践点头道:"此战之败在寡人之过。与众卿无涉。大夫和范蠡将军此次都立下了赫赫之功。大夫此次作为寡人特使,不知吴王对乞和请成提出了哪些要求?”
    “吴王有言,如果我们要保存宗庙,必须依他三个条件:大王和王后入吴为吴王之臣,听吴王差使此为首款;二是不准我们扩充军队打造兵甲。把国防交付给吴军手上;三是越国资源供吴王调用,也就是说年年都要有丰足的进献。这王孙骆将军就是奉吴王之命。催促大王启程入吴。大王和君夫人须在六月中旬以前到达吴国姑苏。”
    勾践面色越发灰暗。良久无言。文种继续奏道:"吴国太宰伯嚭这次为我们颇为斡旋,使吴王接受了我们的乞和请成。但吴王为了防止我们反悔,又令伯嚭率军一万驻扎在吴山,授予伯嚭临机决断之权。”
    听到此处,勾践止不住泪流满面,戚然道:"这与灭国何异?一个国家没有君王理政。没有军队守国,财富也被掠夺,这难道不是灭国了么!”
    众臣见越王有不满之意,但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吴王本意不允越国求和,是奔着灭掉越国而来的。这求和的条件肯定十分严苛,只是严苛得让勾践还没有万全的思想准备。
    太宰苦成道:"臣有奏:吴王允诺我越国宗庙不灭,这就意味着越国没有被灭亡,老百姓还有盼头。没有君王理政,我们这些做臣子可替大王理政;没军队守国我们不是还有范蠡将军秘密率领的那支主力吗?不管付出任何代价我们都要保存下这支主力部队,这是我们能够报仇雪恨的希望。至于国内财富被攫取,我们就收紧腰带,过几年苦日子罢了。”
    司马稽郢道:"无军不成国,吴王之意是阉割我们越国,成为吴国的附庸。但是只要我们秘密拥有一支不俗的军队,我们就有报仇雪恨之日!臣作为司庐职,愿意为大王秘密练兵!”
    文种见越王意志消沉,便劝道:"大zanfl能屈能伸,大王先按照吴王之命入吴为臣,臣定当寻找机会使大王脱身回国。眼前最要紧的是大王入吴之前要把国事安排妥当,如果违了吴王限定的入吴之期,吴军定会攻进会稽,那时却再难筹划周全了。”
    越王便收泪道:"寡人同王后凤仪只身入吴,但是吴国相国伍员,此人足智多谋,一直有灭我之心。寡人落到了伍员手上,可能性命不保!”
    文种道:"依臣看来,伯嚭与伍员,从此以后定会分道扬镳。吴王心忌伍员,以伯嚭钳制伍员之权。大王入吴之后,和伯嚭处好关系,利用伯嚭和伍员之间的不合可以性命无忧。只要吴王没有杀大王之心,伍员也是不敢明目张胆的违背吴王的命令的。臣只是心忧一点,这伍员以前掌控著名的龙卫营。这龙卫营是一个秘密的暗杀机构,虽然现在已经裁撤,但仍然有不少高手归附在伍员门下。”
    稽郢接口道:"大夫之意是大王入吴之后,伍员会派人秘密暗杀大王?”
    文种点头叹道:"此次我为特使到吴军大帐乞和请成,在回来m的路上,差点被刺客所害,有幸家奴武戬勇猛,舍生救了我这一条老命。后来我仔细寻思,定是伍员授意而为。所以大王入吴,难保不会成为伍员剪除的对象。”
    勾践听罢,便起疑惧之心。
    文种又道:"臣观吾国朝野之上,能够随大王入吴斡旋,临机应变且武功高强者,只有范蠡可使。范蠡随大王入吴,臣就可以放心了。”
    勾践道:"今日便议到此处。不管是吴王欲羞辱也好、泄愤也罢,寡人主意已定,为了社稷宗庙不灭,寡人愿意和王后入吴为臣,而托国大事,千头万绪,待明日再议。”
    勾践又道:"太宰苦成听令:六月中旬已经迫在眉睫,从明日开始,在国中府库收集财帛珍宝,作为入吴纳贡之需。”
    又令司农皋如:"搜罗国中美女三百三十人,随寡人入吴。吴王好色,每年需得进献美女佳人。”
    越王安排了些朝事,令诸臣明日再议,便宣布退朝。
    勾践下朝之后,往秋宫而来,王后凤仪早早率领姬妾迎了上来。
    凤仪见勾践面色不佳,便令宫女备汤,亲自为勾践冷面。这天气渐渐炎热起来,秋宫外的日影亮眼炫目,院内树上已经响起知了的恬噪之声。
    勾践向宫女和侍妾们挥了挥手,示意她们退下,只留王后凤仪在侧。
    勾践颦眉道:"文种已经从固城山返回,和吴王谈妥了乞和请成之事。但是吴王有一个条件,却让寡人难以抉择。”
    凤仪知勾践心内酸楚,劝慰道:"只要宗庙可保,妾愿意同大王一道,面对所有的不幸。”
    勾践拉着凤仪的手,歉疚不已:"吴王令你我夫妇入吴为臣,受夫差驱使。就是这道条款,连累了爱姬,使寡人深感自责。”
    凤仪沉默了一阵,看见勾践眼里蕴含的清泪,强颜笑道:"妾能陪大王入吴,能够同大王呆在一起,妾已经很知足了,受点苦也不算什么。但妾想知道,只有妾和大王孤身入吴,没有其他的大臣陪侍么?”
    勾践叹道:"吴王只允许一位大臣同我们入吴。今日在朝堂之上,文种向寡人推荐了范蠡,但寡人还没有最后定夺下来。范蠡如果随我们走了,寡人把残留下来的主力部队交给谁呢?吴王不允许我们扩充军队,打造器械,如果荒废了这最后一点家本,我们越国就是真的没有什么希望了,寡人也生不如死!”
    凤仪知勾践有报仇雪恨之心,留下范蠡秘密治军,就不会荒废军备。但是入吴乃是深入虎穴之事,容不得稍有闪失。
    凤仪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妾也同意范蠡将军随我们入吴。范蠡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将领,而且被吴人熟知,留国以后定然会被吴国的细作监视起来,他来训练这支部队,还容易被吴人警觉。大王应该派遣一位既信得过但又在吴国没什么声名的将领来做这件事。范蠡善于临机应变,并且武艺高强,和我们一道入吴,那是再好不过的,大王为何犹豫不决?”
    勾践见凤仪说得有理,点头道:"爱姬之言甚是有理,寡人就派范蠡同我们入吴罢了。”
    “国内之事大王准备交给谁来主政?”凤仪问道。
    “寡人心里已经有了一个规划。至于以后能不能够有幸回国,什么时候回国都是难以预测之事,只能骑驴看唱本。国内政事由太宰、行人、司农、司直、司马、太史各司其职,文种暂揽全局。寡人观文种为人,智谋深远、忠心可许,只是心恋权柄,不愿身居人下。”
    夫妇二人一夜柔肠百结,想着这锦衣玉食、君临天下的日子就要如滔滔江水,一去不复还,更是长吁短叹,郁郁难欢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八章勾践托国(上)
    第一百三十八章勾践托国(上)是由小/说*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