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昭王迁都 阅读至0%

第113章 昭王迁都

书名:吴楚春秋 作者:看云的季节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9 02:08
    昭王心忧郢都被吴国占据过,那斑斑驳驳的断壁残垣,就如抹之不去的累累伤痕,刻在这座城市和昭王的心里,让昭王整日喘不过气来。
    而郢都的民居也损毁严重,昭王便有迁都之意。但是,国家刚刚有所恢复就大兴土木,就怕凉了大臣和老百姓的心。昭王必须考量政治上的风险,不可贸然行事。
    一日,已是酷夏。昭王和越姬在紫烟宫闲坐避暑。见外面烈日炎炎、热浪滚滚。这南国的夏日却是十分难熬。那楠木雕花隔窗上的窗幔一动不动,偶尔会有身着甲胄、执着铜戈的侍卫在宫外走动警戒。
    侍女们打来井水,时时为昭王和越姬二人冷面。
    从这里望出去,窗外的断墙上长着几株不知何名的野草,在日光中耷拉着脑袋。再极目远处,能看见起伏的城墙。因为战争的破坏,郢都的城墙损毁严重,至今一直都在缝缝补补之中。所以看上去高高低低的土墙凹凸不平,就像老人的牙床,随时都会坍塌、脱落。
    昭王叹了一口长气,不知是天气太热还是什么缘故。
    这午后,更是困意朦胧。昭王的双眼微闭着,有些摇头晃脑,身子渐渐靠住了矮榻的扶手之上。
    这时,有个宫监过来对着越姬的耳边说了几句什么。
    “大王,大王!”越姬过来轻轻唤了两声。见昭王没动,加重了语气,用手轻轻摇了一下昭王的臂膀。
    “大王,工尹大人在外面候召!”
    这时昭王微睁了双目,木讷了半日,方才清醒过来。接过侍女递过来的面巾敷在脸上。问道:"工尹来了么?也不知怎么搞的,寡人差点睡着了。快宣他到议事厅!”
    越姬为昭王略略整理了一下王服,昭王便步出紫烟宫,转向西边不远便是昭王在后/宫接待大臣、商议国事的议事厅。这议事厅主要是下朝以后,君王在后宫时可以临时与大臣处理政事的地方。
    昭王见工尹已在议事厅等候,那人上来拜见过昭王,昭王赐座毕,望了一眼面前的这个胖子。看来这鬼天把他热得够呛——峨冠博带,让他背上浸出清晰的汗渍,形成了一副奇怪的图样。
    昭王寒暄了几句。问道:"爱卿作为工尹之官,负责国家工程的建设和修造,不知爱卿对郢都的城防有何看法?”
    工尹也不知道昭王的肚里卖的什么药,只好察言观色,小心答道:"郢都作为先王数十代的基业。方圆八十余里,城池坚固。虽然郢都之役有所损毁。城防被吴军破坏。但防御能力还是有一定的保留。”
    昭王望着窗外,心里惦记上了那些残破的城墙楼宇,似乎有了心结。
    “寡人心忧郢都被吴人占据了一年有余,因为战祸损毁严重、残破不堪。吴人久居必然对郢都了如指掌,郢都的城防对吴军来说就毫不起任何作用了。寡人以为不如重新选择合适之地建立国都,迁宗庙、立社稷。因为事关重大。寡人先向爱卿做一些商讨,看此事是否可行。”
    工尹心里吃了一惊,但不露声色道:"郢都被吴军毁坏,本需重建。如果诸臣和大王决定迁都。臣定当不辞劳苦。”
    “但国事初立,百业待兴。如果此时大兴土木,似乎有所不妥?但国都残破,无泱泱大国气度,寡人心实愧之!”
    工尹在心里揣度了半晌,今日楚王突然相召,和自己谈起了郢都的城防,但现在也并无战事,这城防可有什么说辞?便答道:
    “臣亦有同感。虽然吾国受此大难,但战事主要都在郢都一带,其他地域并无什么破坏。吾国国土辽远,国力恢复极快,臣以为可以筑城迁都。”
    “爱卿之意是可以迁都,却不知众臣之意如何?”
    工尹明白了楚王之意,看来楚王的意思很明确,要自己出来倡议这个事情,向朝臣们做一次试探。
    工尹点头道:"臣当向大王上书,重建国都。”
    昭王微微颔首,沉吟半晌,提醒了一句:"爱卿顺便也寻个机会,给太后说说此事。选址之事也要尽快进行,须早做准备!”
    工尹领楚王之命,自去谋划。
    不过一月,昭王便收到了工尹的上书,向昭王提出了迁都的建议:
    “吾国乃南疆翘楚,虽受吴国之患,但大国泱泱,不能因此而一蹶不振。郢都城垣残破,民居颓败,不宜为都。臣经过实地勘察,寻得鄀地,离此地不过几十里,可以建都……”
    昭王心内窃喜,但面无表情。先是把那竹简在几案上反复翻弄了一阵,犹豫了片刻,还是把工尹的奏疏授与相国子西。说道:"工尹有迁都之议,相国可以拿去瞧瞧。”
    子西怔了片刻,见事情来得突然,望了一眼昭王的表情,却没有半分收获。接过工正的奏疏看了半晌,知是迁都之议,便回道:"郢都虽然残破,但是数十代先君之基业在此,岂可相弃?臣以为以修缮为主,不必迁都。”
    昭王却不置可否,看来是在拿捏如何用词:"寡人并无他意。只是觉得吴军在这里呆了一年之久,对郢都的城防是了然于胸。而吴楚是世仇,不可不防。虽然修缮花费较少,但寡人一见四处破败之相,心如芒刺!”
    子西及众臣听后默然无语,战争留给这个国家的不只是破败与残缺,还有心里永远的疼痛……
    见昭王亮出了自己的立场,子西也不好当面驳斥。但是国事初定,府库有多少家底自己作为相国是十分清楚的:
    “迁都之费十分巨大,并且百姓要跟随迁移,会增加他们的负担。臣以为大王三思而行,不可匆忙决定。”
    这时,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表示赞成,有的自然反对,各执己见。
    正喧嚷间,有侍卫进来禀报,说是太后到了大殿之门。
    昭王大惊,率群臣出殿迎接。见母后身体硬朗,神采依然,便放下心来。昭王把母后迎入大殿之后,令侍卫在自己的身侧为太后安座。
    众臣拜谒孟嬴之后,各自归位,朝堂上鸦雀无声。太后不干政已有数年之久,不知今日为何却亲自上殿?群臣诧异万分,都想知道个明白。
    孟嬴环顾四处,望了众臣一眼,清了一下嗓子,半日方才说道:"工尹前些日子来宫里见我,向本宫提出了一个建议,希望迁建新都。”
    孟嬴顿了顿,面向子西,微笑道:"不知相国之意如何?”
    子西便把刚才的一番说辞重述了一遍,抬出自己的观点:以修缮旧都为主,迁新都耗费国力,而且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孟嬴没有去反驳子西的观点,却站起身来,对众臣道:"我大楚乃泱泱之国,虽然偶有所败,但不可颓其志、堕其势。如果民心萎靡、人心不振,就算富可敌国,又能如何?”
    孟嬴的一番激励鼓舞,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一个大国在新的时机面前要有一个新的面貌。
    “一个大国应该有一个大国的气度!”只听见孟嬴在朝堂之上清晰的声音,在四处扩散开来。
    因为孟嬴对昭王的大力支持,相国子西也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决定按照工尹的建议,在离郢都四十余里的鄀地,开始修建新都。
    不到两年,新都建成,昭王仍然把新都赐名为郢都,宫殿名称延续不变,只是为了与旧都有所分别,把新都也称为新郢。
    新都即成,祭拜过天地祖宗,在新都重立起宗庙社稷,昭王选定吉日,便迁都新郢。(后文为了行文方便、合乎史实,还是把新都称为郢都)。(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三章昭王迁都
    第一百一十三章昭王迁都是由小/说*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