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阅读至0%

第14章

书名:飘向南方的浮萍 作者:南边的山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3-06-23 03:49
    小丽父母每次听到,夸奖自己的三个孩子,心里别说有多高兴了,总是沾沾自喜,笑得合不拢嘴。
    大姐,二姐,在十二三岁时,父母离开她们,去三线工作,姊妹两个留给奶奶照顾,奶奶因儿子去外地工作,对两个孙女疼爱有加,经常当着孙女的面,唠叨儿媳的不是,由于受到奶奶的影响,小丽的大姐二姐,对父母产生了怨恨。
    小丽全家人再次团聚,已是几年后的事了。由于母女长时间分离,两个姐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疏远了许多,确切地说;母女之间产生隔阂。
    两个姐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也发生很大变化,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心理,父母说话她们很难听进去,说轻了不行,如果说话重了,还要和父母对着干。
    姐俩的心结无法解开,经常做一些出格的事,父母不说还好,一说马上就炸锅,搞得两位老人不知所措,很是头疼,既伤心又难过,面对两个女儿,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母亲修养极好,忍耐力超强,两个姐姐,在母亲耐心细致的教导下,逆反心有所回转,性情逐渐平和起来,不再与父母剑拔弩张,家里的气氛,渐渐地恢复宁静。
    父母经常给三个孩子,不厌其烦的讲道理,即便是女儿们听不进去,老两口毫不气馁,也不会往心里去。
    在一次晚饭时,母亲再给两个姐姐说;“我在你们面前唠叨,你们不爱听,不理解,还觉得烦,等你们结婚生子后,就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大姐二姐结婚后,有了孩子,渐渐理解父母当时说的话,直到现在,每每想起,她两人仍然觉得羞愧难当。
    做儿女的有几个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为了养育孩子,付出多少心血与操劳,那是不可想象的。
    正如红楼梦里‘好了歌’所写的那样;“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过了两年,上山下乡浪潮,袭遍全国所有城市,小丽两个姐姐,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去了父亲当年打游击的地方插队。
    当地领导,好多都是父亲以前的部下,知道了老领导的儿来插队,自然对两个姐姐格外照顾,时不时地去探望她们。
    大姐到农村生活,适应得很快,也能吃苦,下地干活十分卖力,深得生产队社员的好评。几年后,被推荐上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当地一个大型矿山工作。
    上班没多久,在一个国庆假期,就与相爱多年、长相俊朗、精明能干的农村小伙,举办了婚
    大姐结婚后,仍然坚持学习,生小孩三个月后,考上了研究生,孩子留在农村,由孩子的奶奶带着。
    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岭南,一个科研单位工作,依据政策和自身条件,姐夫也随着来到城市。
    二姐在农村,表现也不错,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学习高中课程,下乡那几年,她从没间断过,自己通过努力,也考上本市大学。
    小丽家由于各种原因,总是聚少离多,直到小丽大学毕业,从盛京回来,一家人才算真正的团聚。
    女儿回到身边,父母心情好渐渐地好了,也开朗了,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来,平时严肃的父亲,常常也能哼几句,跑了调的老歌。
    逢年过节,全家聚在一起时,免不了吃吃喝喝,大姐夫人勤手快,忙里忙外,会做几个拿手的家乡菜,很对父母的口味。
    小丽大姐夫,常用他那带有浓重的,家乡味的普通话,讲起笑话了,有一种自然的幽默,逗得全家人捧腹大笑。
    大姐夫对小丽父母十分体贴,买油,买米,买菜,从不用两位老人操心。只要有老家寄来特产,他首先送给两位老人,嘴也特别甜,“爸,妈”总叫个不停,二老的心里,别提有多舒服了。
    小丽有时感觉到,父母对大姐夫的喜爱,远比对三个姑娘亲,她心里偶尔也泛起点小嫉妒。
    父亲老战友说;小丽父母老来得‘子’,半路捡了个好‘儿子’,这是他们修行好,也是上辈子积的德。
    熟人也经常唠叨;自家都儿子,能有人家女婿,一半的孝顺,也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在现实中,大部分做儿子的,往往在小事上,粗心大意,在老年人的生活上,关心得不够,也没有不那么细致,不像女儿那样,暖心体贴。
    有儿子羡慕有女儿的,有女儿羡慕有儿子的,这也不用奇怪,‘得陇望蜀’的人,也不是少数。
    …………
    方伟静静的听着,小丽的叙说,就像听故事一样,了解到她这几年来的经历,在他的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小丽觉得自己说得不少了,便停顿下来,瞧着坐在旁边的方伟,目不转睛地瞅着自己,仿佛被他的眼神刺了一下,她迅速站起来,招呼方伟向山顶走去。
    两人走到山顶,停住了脚步,遥望远处蜿蜒起伏的群山,波光粼粼的大海,浪涛拍打着沙滩,他俩内心起伏着。
    俯瞰着高楼林立的城市,到处是在建的工地,多么的雄伟壮阔,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展开在他们面前。
    小丽触景生情,兴奋又感叹;自己整天忙忙碌碌,从来没有从另外一个视角,审视家乡的变化,脚下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小丽思绪万千,心情舒展开来,沉浸在遐想里,随口朗诵苏轼诗一首,‘题西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家乡山河的壮丽,大自然的美景,伴着泥土的芳香,小丽陶醉在其中,豪情有点奔放,以诗抒发她的情怀。
    同时感染了方伟,赋诗一首,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寻千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两人互相对视着,会心地笑起来,方伟和小丽用足全身力气,扯着嗓子,一起大声喊;“梧桐山,我们来了。”
    喊声回荡在群山之中,余音缭绕在天地间,一声接一声地传播着,随着天上云朵,飘向很远的地方。
    他们疯过一阵后,冷静下来。小丽说道;“整天忙来忙去,也不知道到底在忙些啥。这几年,一直没有亲近过大自然,我们这里虽然变化很大,但没有具体概念,只有一个大概印象。今天,站在梧桐山顶,才真正领略到,家乡变化之美,着实令人惊讶。刚才朗诵的那首诗,是我对家乡表达缺乏了解的歉意。”
    方伟笑着说道;“刚才你朗诵的那首诗,很贴切你当下的心情,有些事情,还要站的远一点,才能看清楚。”
    小丽说道;“说得对!身在再熟悉不过的岭南,却忽略了它的存在,以及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惭愧得很。今天登高一望,南岭市规模之大,远超我的想象,是我没想到的,南岭不愧是改革开放的领头羊。”
    方伟说道;“你能从一个城市的变化,与全国发展趋势联系起来,可见你胸怀之大,这是否和受父母影响有关?”
    小丽说道;“父亲虽然对我影响很大,但有些看法也有不同,现实生活中遇到具体问题,我的认知,浪漫多于理性。”
    方伟说道;“你看待事物的正面,多于负面的心态,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一种高尚品质的体现。”
    小丽说道;“话题有点太大了,扯得也太远了,咱俩见面这么长时间了,也没有听你说过,自己的经历,还是说说你吧,我很想听听。”
    方伟说道;“我没什么好说的,说出来也有局限性,没你见多识广,站得又高,看得又那么远。”
    小丽说道;“这话我不爱听,你是在恭维我,还是在讽刺我?”
    方伟笑着说道;“我只是顺口一说,没别的意思,你就不要那么认真了,我俩从小长大的,我还能恭维你吗?”
    小丽说道;“还是说说你自己吧,没必要讲究那么多,想到啥说啥,你不想说自己也行,那就换一个话题,我提一个问题,你对距离和美之间的看法?”
    方伟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我试着说一下,以前做过的事,当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隔一段时间,再回头去看,才知道错在哪里。有些人说,距离产生美,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这么让认为。如果是朋友,是要由远而近的,保持零距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亲密无间’。两个人相处融洽,不离不弃,心灵共鸣,能迸发出激情,那才是真正的美。反过来说,如果两个人拉开了距离,中间有了缝隙,就会有人钻空子的,就像在两个人之间,钉进去一个钉子,只有痛苦与迷茫,所谓的距离产生美,那是一种未知的欲望,欣赏他人的杰作,或者说是闲暇之时,为自己消磨时光,进行辩解而已。”
    小丽说道;“你说的有几分是对的,没几个人去想那么多,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很难把握好,也很难取舍。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具体的人和事,很少有人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方伟说道;“人们对事物的判断是否正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条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公理,什么是公理,就是大多数人认为正确的。打个简单的比喻;少数人,偷抢别人东西,掠夺他人钱财,想不劳而获,是为了享受;也有人不是这样,仅仅是为了一口吃的,违心去偷窃,目的很清楚,只是为了活下去。前者好判断,傻子也知道,这是盗窃行为,人们难以决断的是后者。”
    小丽看了一下手表,说道;“时间不早了,暂且放下这个话题,以后时间多的是,再详细探讨吧。”
    太阳已经偏西,它从山的那一边拖拽着长长的、依恋的影子,仿佛不想让这有意义的日子,随便过去似的。
    山顶空地上的碎石,以及周围的山川,好似也松弛了它一整天的负重,散发出阵阵的热气来,仿佛要驱赶方伟和小丽。
    天边竟给夕阳的余晖烧红了,红得象火,亮得象金,顷刻间,一层层的加浓,已酿成深红的一片。
    小丽和方伟,在山上几乎呆了一整天,中午随便吃了点零食,此时,他们感觉有点饿,也有点渴。
    小丽说道;“我们下山吧,再过一会儿,天就要黑了,下山的路看不清楚,就不好走了。”
    风渐渐地大起来,天上的云层像大海的波涛在飞走,风呼呼地拧着树干,树梢在吱吱地响着,相互敲打着。
    方伟和小丽站起来,顺着小路向山下走去,有些路段陡得厉害,上面布满了小石子,像溜冰场一样,一不小心就会摔个跟头。
    方伟走得有些快,还摔了两跤,屁股上全是土,他站起来,拍了拍衣服上的土,回头见小丽站在不远处,瞅着他笑,真应了那句老话;“上山容易下山难。”
    方伟说道;“小丽,这一段儿路不好走,你慢慢走过来,扶着我的肩膀,这样你就不会摔倒了。”
    两个人费了好大劲,跌跌撞撞地走到山下,小丽擦了擦头上的冷汗,说道;“上山时没有费多大劲,没想到,下山比上山还累,现在腿都有点儿抬不起来了。”
    方伟笑着说道;“小时候,我们经常去山里玩儿,活蹦乱跳的,你比谁都跑得都快,喊都喊不住。现在养尊处优,缺少乏锻炼,体能已经下降了。”
    小丽撇着嘴说道;“我就那么弱不禁风?你把我说成啥了,主要是这几年有些懒散,缺乏锻炼,体力跟不上。今天爬山才知道,我的身体素质有多差,以后,我一定要坚持长跑的习惯。”
    方伟说道;“马上天就要黑了,我们也饿了,闲话不多说,咱们赶紧开车走吧。”
    小丽开车技术不错,比来时快得多。不大一会儿,在一个她熟悉的饭店门口停下来。
    两个人走进饭店,找了个空桌子坐下,小丽说道;“今天我请客,你爱吃啥就点啥,不要心疼钱,我们一天都没吃东西,确实饿坏了,咱俩吃点好的,你看怎么样?”
    “简单点,吃饱就行,不用太破费。自从我们见面后,老是你在花钱,这不太合适。”方伟说道。
    “咱俩是谁跟谁,你来我这儿,难道我不应该尽地主之谊,一个大男人,别婆婆妈妈的,按我说的去做就是了。”小丽说道。
    方伟明白小丽话里的意思,嫌他想得太多,不够痛快,他只好顺了她的意,也就不好再说啥了。
    按照常理来说,一男一女在一块儿吃饭,应该由男方来买单,这是个不成文的规矩,人们早已习惯。
    方伟不是不大方,只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每个月工资,大部分要寄给老家父母,留下的钱,仅能维持日常开销。
    方伟平时花钱,总是小心翼翼,算来算去,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连自己都觉得寒酸。
    小丽家庭条件好,父母都是老干部,工资挺高的。小丽除了上班外,还和别人合伙做生意,具体做什么生意,小丽没说,方伟也不好意思多问。
    小丽平时话里话外,方伟能听出来,她的生意不错,收入相当可观。所以,小丽和方伟逛街时,花钱从不计较多少,方伟没见她皱过眉头。
    最近,方伟一直在想;每次两个人去饭馆,一直是小丽出钱,他也没有底气拦着,照这样下去,时间一长,不仅让方伟觉得难受,小丽是不是也会改变看法,这是他最担心的事。
    方伟想找个的机会,编一个适当的理由,借口和小丽拉开一定距离,免得自己也看不起自己。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