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曹操的信 阅读至0%

第184章 曹操的信

书名:诸侯争霸 作者:画饼仙人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3-04-29 14:15
    可惜曹操不知道的是,这个世界上,还有‘用人不疑’这种不讲道理的天赋技能,可以把真心效忠自己的臣子,变成自己的绝对死忠臣属。
    任凭你的计策再如何的高明,可是在根子上就已经失败了,钟神秀根本就不会去怀疑挂上了“用人不疑”技能状态的死忠臣子。
    同时这些死忠臣子们,也根本不会对钟神秀生出二心,哪怕是钟神秀要杀他们,他们也会甘心引颈受戮。
    曹操的这么一番苦心谋划,各种故弄玄虚,全都成了把媚眼抛给瞎子看,枉费心机了。
    钟神秀其实也早就知道曹操派人来了,因为钟神秀基本上每天都要拿出乐国的国宝:‘山河社稷图’,看上个好几遍。
    而在乐晋两国边界,带兵和晋国军队对峙的乐国军队大营,自然也是钟神秀的重点观察区域。
    主要也是为了能够确保,乐晋边界如果真的有战事要发生,钟神秀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敌军具体的动向,并及时的派出援军进行支援。
    所以曹操派去给张辽送信的人,自然也是让钟神秀给看的一清二楚,虽然‘山河社稷图’没有同步声音的功能。
    但是钟神秀可以肯定的是,张辽绝对没有收到过什么曹操的密信,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钟神秀给一一看在了眼里。
    再加上有‘用人不疑’这个大杀器在,钟神秀也自然不会智障到中了曹操的离间计,去怀疑自己的心腹大将张辽了。
    在心里面暗自笑话了曹操一通之后,钟神秀也不由得再次小心谨慎的提醒了一下自己。
    这些能够名传千古的历史人物们,都是个顶个的人精,和他们打交道,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
    否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栽在他们的手里,连自己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不能因为现在取得了这么一点“小小”的成就,占据了一点“小小”的优势,就轻易的骄傲自满,粗心大意起来。
    历史上数不胜数的前车之鉴们,都在告诉钟神秀,越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就越是容易栽一个大跟头。
    又一次小小的警醒了自己一下之后,钟神秀小心的检查了一番书信,这才拆开了曹操的书信,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封信看起来似乎是曹操的亲笔信,因为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书写的。
    当然了,也不排除是曹操口述,别人代笔的可能性,因为钟神秀就经常会这么干,主要是他的字写的很一般。
    毕竟在新纪元时期,人类已经很少有机会进行手写了,除非是喜好书法的爱好者。
    否则大部分的人,其实也都不怎么会写字了,而钟神秀又懒得下苦功夫去练习写字。
    所以一般乐国对外的公文,钟神秀都是找别人来代笔书写,比如说让‘圣手书生’萧让或者是让钟神秀后宫里面的美人儿们来写。
    别小看了钟神秀后宫里面的这些美人儿们,除了知名的才女柳如是、董小宛以外。
    在其她的美人儿们里面,也有不少的美人儿,都能写出来一笔好字,以前钟神秀没有成立乐国的情报中心‘观雨阁’之前。
    要是被后宫里面的美人儿们缠的烦了,就会抓几个美人儿过来,帮助自己批改奏折。
    只有一些乐国内部传递的非常重要命令或者密旨,钟神秀才会亲笔书写。
    也算的上是一种另类的防伪技术了,而且密旨的最后也一定会附有阅后即焚的命令。
    一来可以给钟神秀遮羞,省得让太多的人,看见他那一手鬼斧神工的“狂草”字体。
    二来也是为了防止别人模仿,用和钟神秀当初在群玉郡城同样的卑鄙手段,反过来对付乐国。
    不过不管怎么样,钟神秀都准备一会就把魏武帝曹操送来的这封信,给送到‘圣手书生’萧让那里。
    让他留个档,进行妥善保存,再好好的练习模仿一下,也算是未雨绸缪了,万一以后就有机会能够用的上呢。
    继续看信,钟神秀不懂什么书法,也看不出有什么门道,只知道对方的字写的确实是很好看,基本的审美他还是有的。
    省略了客套的称呼开头,书信的具体内容大致如下:
    素闻乐君雅量高洁,与孤有共之所好,恨不早识,不然必能得一知己也。
    冀州有晋国,其主昏庸无道,其民饥寒交迫。孤近承天命,欲奉辞伐罪。
    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孤乃始伐诸侯,旄(máo)麾所指,群雄束手。扶栏之民,望风归顺。
    今统雄兵十万,上将百员,欲与乐君、玄德二位贤弟会猎于冀州城下,共伐晋国,同分土地,永结盟好。
    幸勿观望,速赐回音。乐君雅达,必不致令孤与玄德徒劳往返也。
    信的最后,还附有曹操想要约定的具体时间,而这封信件的意思也十分的简单。
    就是他魏武帝曹操,一直都听说乐国国君钟神秀雅量高洁,是一个和他有着共同爱好的奇男子。
    他曹操只恨没有早一点认识钟神秀,否则他们一定能够成为很好的朋友,就如同是知己一般。
    咱们冀州现在有这个晋国司马家,他们晋国的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昏庸无道,他们晋国的百姓生活的饥寒交迫、水深火热。
    我曹操最近接受到了老天爷的感召和命令,所以想要奉命讨伐这个晋国。
    可是因为自身的实力有限,一时半会打不过这个晋国,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所以我曹操只好开始讨伐周边的这些诸侯国们,壮大自身的实力。
    我曹操帅旗所指的地方,周边的这些诸侯群雄们,没有一个不是束手投降的。
    扶栏郡的百姓们,也没有一个不是收到了风声之后,就立刻前来归顺我曹操的。
    现在我曹操根基已成,实力也已经足够了,麾下有精锐雄兵十万,能征善战的武将也有百员之多。
    所以特意来邀请他这位乐国国君,和蜀汉昭烈帝刘备、刘玄德两位贤弟。
    在下个月一号,也就是开元元年五月一日的时候,一同会猎于冀州城下。
    大家一起讨伐昏庸无道、不得民心的晋国司马家,平分晋国的土地,然后大将再结为同盟。
    还让钟神秀不要想着观望、作壁上观,快一点给他们回复一个准信。
    你乐国国君这么的雅正通达,一定不会让我魏武帝曹操和蜀汉昭烈帝刘备失望吧。
    看完了书信之后,钟神秀久久无言,倒不是震惊于这信上面的书法,写的有多么的好看。
    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叹道:这一代奸雄果然就是一代奸雄啊,说的那可真是比唱的都好听。
    这个魏武帝曹操,真不愧是曾经干出过‘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大事情的人。
    要干点什么坏事,都喜欢先找点“大义”,占据道德的制高点,来充当自己卑劣行为的挡箭牌。
    尤其是魏武帝曹操的这个脸皮的厚度,那更可谓是天下一绝,你说你魏武帝曹操想要吞并其他诸侯们的土地,你就直接明说好了。
    或者你魏武帝曹操直接打上去就是了,反正现在天下也够乱的了,还非要扯什么老天爷的命令和感召,真是既想当那啥,又想立那啥。
    而且你魏武帝曹操不是说,你要讨伐那昏庸无道的晋国司马氏吗?
    你魏武帝曹操朝扶栏郡的那些小诸侯国们下什么手啊,你说他们这些人是招谁惹谁了。
    就因为你魏武帝曹操缺少实力,所以你就能随便灭掉别人的国家吗?这也是老天爷给你的感召和命令吗?
    还说这些扶栏郡的诸侯们,听了你魏武帝曹操的威名,都是甘愿束手就擒,那韩遂是怎么跑到我们乐国来的?
    还说扶栏郡的百姓们,听了你魏武帝曹操的名字,无不是望风而降,好家伙。
    就您老人家这屠城屠的,都臭了街的名声,还好意思往外面提呢?你确定扶栏郡的老百姓们,不是望风而逃么?
    老天爷要是真有这个管闲事的闲情逸致,那多半第一个就得把你曹操先给带走喽。
    好好处理一下,你魏武帝曹操随便借他老人家的名声,在外面胡作非为的问题。
    另外钟神秀一看这个魏武帝曹操写的书信,就知道这是个老吹牛大王了,在吓唬人这方面,也确实是有一套的。
    首先就是在曹魏的实力方面,魏武帝曹操说他现在有雄兵十万,上将百员,好家伙。
    这个上将百员,暂且不去管他,就算是他魏武帝曹操,真的有这么多上将好了,毕竟各个诸侯势力,都有不同的选将标准。
    有的君主喜欢以勇武之人为将,有的君主喜欢精通兵法的儒将,有的君主喜欢以貌取人,用长得帅的人为将。
    还有的君主则要更加挑剔一些,要求其麾下的将领,必须都要是文武双全之人才可以担任,如果还能长得帅,那就更好了。
    而玩家们则更为质朴简单一点,玩家们一般都会选择以历史人物们为将,越是有名气的越好,哪怕是白板历史人物都行。
    但是玩家们对普通人却大都弃若敝履,普遍缺少信任度,很少会提拔普通人为将领。
    宁可任用才能平庸的白板历史人物们为将,也不愿意给有才能天赋的普通人机会。
    所以说这个所谓的上将百员,本来就是十分容易注水的数据之一,只要魏武帝曹操愿意,他喊个麾下上将千员,其实也没什么毛病,反正曹魏势力选将的标准也在他手里面。
    不过魏武帝曹操喊出来的麾下雄兵十万,这个水分高的可就太离谱了。
    像是武将这个东西,本质上就是个官职,君主们还可以随自己的心意,去随意的进行封赏。
    要是心血来潮,封个小猫咪、小狗子当个大将军什么的,其实也未尝不可,反正都是个玩物摆设,又没真的指望他们能够上战场。
    但是军队就不行了,这可是要实打实要上战场作战的啊,而且在《诸侯争霸》当中,对于军队也是有严格的标准划分的。
    如果连兵种入品级的基础,职业军人的丁级战兵水准都达不到的话,又有什么资格,敢自称为是雄兵呢。
    而十万入了品级的丁级全脱产职业士兵,不是钟神秀看不起他魏武帝曹操,凭他区区扶栏郡,一郡之地,是万万养不起这么多的全脱产职业士卒的。
    如果是换了可以不用发军饷、彻底杜绝军方贪污腐化、各种军用物资采购成本价的乐国,那没准还可以挑战一下。
    但是就凭他魏武帝曹操?钟神秀可不觉得他魏武帝曹操会有像自己这么变态的天赋技能。
    否则汉末也就不会再有三国了,同样也就不会再有蜀汉昭烈帝刘备和东吴大帝孙权什么事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