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出征无咎 阅读至0%

第61章 出征无咎

书名:浩瀚仙秦 作者:未名北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1-03-31 14:50
    云雾缭绕之中,纯白色大理石大道直通仙姿缥缈的大殿。
    大殿之前,九十九阶如同白玉一般的石阶,每一阶梯上都刻满了神话的瑞兽,栩栩如生。
    白起大步迈上了石梯,他的步子很稳,不多不少,不偏不倚。
    太阴学宫之内,像是有着一座沉睡的巨兽,无形的威压将白起身上纠缠的杀气牢牢的压在其身上。
    像是如果有异动的话,整座太阴学宫就要随时苏醒将所有的扰乱规矩的存在彻底镇压。
    九十九阶如同白玉一般的阶梯很高,太阴学宫正殿前便可以俯视整座学宫。
    数起于一,立于三,平于五,盛于七,极于九。
    此阶梯便是取自天地极致之意。
    白起没有停留,没有回头望向太阴学宫的缥缈瑰丽之景,而是大步走入了太阴学宫之中。
    高大的正殿之中,纯白色石柱撑起了屋檐。
    那位不知道叫什么的老叟依旧在角落之中雕刻着竹简,刀笔不快不慢,刻出来一个个篆文。
    赵政依旧在苦读着竹简,其时而微笑,时而蹙眉,完全沉入其中。
    而商君则是在赵政的身边落座,静静的读着书简。
    白起将目光移过了一个个身影,一个个学案,望向了正殿的中心。
    一个高有一秦丈的石台之上,身着白衣的李春秋闭目而坐。
    “起,拜见春秋先生,幸不辱命!”
    白起一拜,然后将手中的雕花木盒一呈。
    他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大殿之中,众人的目光皆转向了过去。
    高台之上,李春秋缓缓睁开的双目,其眼眸之中的蓝色越发的闪耀。
    “武安君请起!”
    李春秋轻轻的抬了抬手,木盒缓缓的落入了他的手上,而白起也被难以言喻的力扶起身来。
    在李春秋的手中的木盒凭空打开,在木盒之中放着的是一个木偶。
    在上面李春秋感到的是灵魂的气息,如果说世人之魂是没有丝毫的势法的,那么在白起、商君这些名垂青史的人身上李春秋看到了难以言喻的势法。
    白起是缠身的杀气,商君是内敛的势法。
    而在老聃的灵魂上,李春秋感受到的是一种说不清的道,似乎勾连着
    天地。
    这就是无为吗?
    李春秋将木盒放在了身侧,转头看向了白起,笑道:
    “外夷之况如何?”
    “东胡、月氏略强于韩国,而匈奴与韩国伯仲之间,若以吾为上将,三战可以屠族。”
    白起言语之间是毫不掩饰的杀气。
    在这个时代之中,中原诸国对于戎夷的态度是惊人的一致的。
    易曰:上九,王用出征,无咎。
    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昔者赵攻匈奴恐秦攻之,然而宣太后态度坚决“秦赵兄弟之争,戎夷外邦之害,绝不乱之”。
    这才让赵国全力败了匈奴。
    “此次,吾行三族之袭,引三族之兵而战,月氏王、东胡王、匈奴单于皆亡,此后三年之内,戎夷必然无力东行,内乱不止。”
    李春秋为之无言,该说不愧是白起吗?
    起战必然杀人,力求大迂回、大包抄,所过之处首级无数。
    但是饶是李春秋也没想到他竟然敢仅仅以十骑石兵,行如此险招。
    石人固然是强大,但是终究是有极限的,一旦被围杀,说不好便是身形俱灭。
    “不惧?”
    李春秋淡淡问道。
    “何惧?”
    白起反问。
    李春秋笑了。
    白起此人怕是真的不懂什么是怕,不过凡古之大将不将生死至于身外,往往难以成大事。
    李春秋岔开了话题道:
    “太阴学宫将开天下之学,商鞅、白起可愿留于此地授学?”
    商鞅起身一拜道:
    “人不可久,学可万世,商鞅愿之。”
    白起亦拜道:
    “白起亦愿一观天下英才。”
    “如此甚好!”
    李春秋看了石台一旁的石人,轻轻一弹指。
    “引!”
    木偶轻轻一颤,一道流光而出,没有阴魂的阴冷的气息,有的只是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气息。
    流光在李春奇的指引之下,落入了石人之中。
    霎时间,石人面部变化了起来,一位老者的面庞呈现了出来,他双目之中虽有阴寒之气,但是其中
    更多的像是一种亘古而来的智慧,像是看透了时光的烟尘。
    看到众人与太阴学宫的大殿,他眼中没有丝毫的惊讶,只有一种淡然。
    似乎世间什么也引不起他的惊讶。
    处万事而不惊,行峭壁而无波。
    老聃缓缓抬起头,露出柔和如煦风的笑容。
    “李耳,拜见春秋先生!”
    “嗯?”
    李春秋皱眉的看着李耳。
    刚刚复苏的灵魂如何识得他?
    “汝知吾?”
    老子点了点头,淡淡的笑道:
    “随将军至咸阳之时,听咸阳民众而知。”
    “汝死后仍知世之变?”
    李春秋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老子,老子的身上看不出什么特别,只是似乎有着一种莫名的恬淡之气。
    但是他为什么似乎可以透过术法的束缚看到外面的束缚。
    “无尽游魂,吾独行其中,虽观世之变化,然不可脱身。”
    “如此吗?”
    李春秋轻轻看了一眼老子。
    或许这就是老子的异常,李春秋早已经知道了所有青史留名的人,灵魂似乎都十分的独特。
    可老子是他知道的第一个可以在无尽的灵海之中恢复神智的人。
    按照他的说法,他死后便知道自己死了,一直在无尽灵海之中呆了数百年。
    一介凡人,居然可以做到另类的长生,简直是旷古烁今。
    无怪后人有人称其为太上道祖。
    李春秋看了一眼老子道:
    “此次,将先生请回人间,乃是有事相求。”
    “仙人请讲。”
    老子永远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似乎世间没有任何事值得他惊讶。
    “我欲成一学宫,其中纳万道之书,亦传道于天下,欲请先生为学宫馆藏书吏,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太阴学宫吗?”
    老子喃喃道。
    李春秋点了点头。
    “此吾之幸也。”
    老子拱手一拜。
    抬起身的老子,仍旧带着淡淡的笑容。
    太阴学宫,传道天下,他李耳虽然无争于世,却也愿意为天下理一理书册典籍。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