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杀猪仔传奇 阅读至0%

第2章 杀猪仔传奇

书名: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作者:雾满拦江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9 00:18
    【1.屠户的女儿】
    话说东汉末年,在宛城地方,有一家肉铺。开肉铺的老板姓何,叫何真,大家都亲切的叫他何屠户。
    何屠户其人,生得貌丑而黑,矮敦粗胖。娶了个老婆,模样和何屠户有得一拼,也是黑而貌丑,粗胖矮敦。夫妻俩合伙用力,生出来两个儿子,模样长得类爹而象娘,仍然是丑黑不堪,粗矮胖敦。
    然后何屠户夫妻又合力,生下两个女儿。
    这个大女儿却是怪异,全家人都黑得煤炭一般,偏她却是白嫩的宛如水豆腐,看着就惹人怜爱。再等这女孩稍微长大一点,那就更离谱了,看那眉目如画,娇美如花,丝毫不差的是个美人胎子。
    何屠户家竟然生出来个小美人,这引起了乡人邻居的无限惊诧。时不时的,就会有人悄悄走过来,问何屠户老婆:“喂,这里没外人,你悄悄的告诉我,我保准不对外讲。你生的那个美貌女儿……肯定不是何屠户的种,你看他们爷仨黑的,掉煤堆里找都找不着,你到底是跟谁生出来的?”
    每逢出现这种情况,何屠户父子仨就会手执杀猪刀,凶狠的将询问之人追赶出几十里地开外。
    “老子黑怎么了?丑又怎么了?谁规定的又丑又黑,就不能生出来美貌女儿?谁再敢说我老婆偷人,老子就先捅了他老婆……”
    总之,何屠户这家人很给力,夫妻二人及两个儿子,两个丫头,幸福和谐的生活在一起。
    眨眼工夫,那美貌小丫头长大了,这时候的她,愈发的光艳照人,美绝人寰,四乡五里前来说媒的,络绎不绝。正在何屠户一家为女儿的婚事,举棋不定的时候,朝廷的彩女使抵临宛城。
    所谓采女使,就是当时汉灵帝派出来的太监和上年纪的宫人,他们身怀重大使命,意气风发的奔赴各地,寻访美貌女子,送入宫中供汉灵帝消闷解乏。何氏女的美貌之名已经广为人知,采女使率先登门,要对其进行体检。
    这个体检的过程,在《汉杂事秘章》上是有记载的,基本上来说流程如下:
    第一步是看女子走路的姿式,姿式不合乎标准不成。
    第二步再细审女子的五官容貌,非极美者不具入选资格。
    第三步是观察女子的头发。
    第四步是关闭窗门,检查女子的身体。
    有关何氏女的体检数据,被公布的只有她的身高,高七尺一寸。相当于现在的170厘米,绝对标准的模特身材。
    于是何氏女就奉诏入宫,为国家重要领导人汉灵帝提供服务。
    汉灵帝正蹲在钱堆里数钱,猛然见到如此美女,顿时大喜,急忙站起来身来,招呼道:“小姑娘过来,过来,我给你看样东西,保证你以前没看过……”何氏女看过后,就有了身孕,不久生下个儿子。
    汉灵帝如获至宝,生恐这个儿子养不活,将其送入道人家养育。
    公元180年,何氏女晋升为皇后,时年18岁。
    这一年,董卓49岁,曹操26岁,刘备20岁,关羽21岁,张飞刚刚9岁,诸葛亮正式投胎,介于来到这世界与尚未来到这世界的中间状态上。
    【2.只有太监才能救帝国】
    每当史书写到这一段,史学家们莫不是推窗望月,仰天长啸,说:“如果那杀猪匠何真再坚持多活几日,势必因为女儿册封皇后之故,成为东汉帝国最高领导人。这正是放下屠刀,立做宰相,岂不快哉?”
    然而历史没有那么快哉,杀猪匠何真,他没有坚持到女儿册封皇后的那一天,就含笑九泉了。
    虽然何真死了,但他好歹为帝国生了个皇后啊,所以死后的杀猪匠被封为车骑将军,赐封舞阳宣德候。
    但何皇后的母亲兴氏,寿命却是比较长,亲眼看到了女儿母仪天下。所以这位老太太,被封为舞阳君。老太太飘然入宫,协助女儿治理后宫。
    老太太帮助女儿治理后宫,那天下呢?天下谁来管?
    何皇后不是还有两个杀猪匠哥哥的吗?就让他们来好了。
    杀猪匠何真身上未能出现的奇迹,在大儿子何进身上实现了。何皇后的大哥何进,放下了杀猪刀,光着两只脚来到了京都洛阳,他官拜郎中,迁虎贲中郎将。
    这位杀猪大哥何进,他知道如何治理国家吗?毕竟治理国家,跟杀猪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业务。
    他还真的懂,而且不是一般的懂。
    杀猪匠何进,他脚上的泥巴尚未洗净,便手执大将军令,拿那双挑选肥猪的眼睛,往下一扫,嗯,发现两头挨刀的肥猪……不对不对,发现两名人才。
    这两名人才,一个是曹操,另一个是袁绍。
    考虑到曹操和袁绍在历史上的声望,我们只能承认,这个治理国家和杀猪好象没什么区别。要不人家大将军何进,刚刚从杀猪房里出来,治理起国家竟然是如此的娴熟呢?
    话说那袁绍袁本初,端的是风流儒雅,一表人才,又喜礼贤下士,结交天下侠客。史书上记载说,每天前往他家投奔的江湖豪侠,犹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而且袁绍出身望族,六代人都曾出任帝国宰相,堪称宰相之家。有鉴于此,朝廷立即宣旨,命袁绍入洛阳为官。却不想,袁绍断然拒绝。
    袁绍何以拒绝朝廷宣召呢?
    袁绍说:“有没有搞错?我袁绍何许人也?我爹爹我爷爷,我祖爷爷和祖祖爷爷,还有祖祖祖爷爷以及祖祖祖祖爷爷,他们可都是宰相耶!现在你朝廷弄个看门守院的小官职给我,让我爷爷们知道了,还不得气得活转过来?”
    官太小,老子不去!
    袁绍拒绝朝廷征召,此事引发了朝廷极度惊恐。于是领导班子立即召开常委会,与会常委,清一色太监。会议上,大太监中常侍赵忠,悲愤的发言:“大家都知道,袁绍拒绝朝廷的征召,却在家里豢养死士,每日里舞刀弄剑,谈是论非。我想问一问,袁绍他到底想干什么?在这里我表个态啊,徜若袁绍敢于轻举妄动,那么他一定会被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会议内容要注意保密,纪要只发到少数权臣手中。
    于是朝中三公之一,司徒袁隗,就接到了这样一份秘密会议纪要。
    袁隗是袁绍的叔叔,接到会议纪要后就去找袁绍,问:“绍子啊,你为啥子要拒绝朝廷的征召呢?”
    袁绍道:“王八蛋才乐意拒绝。可是叔你看,他们给我那么小的一个官,让我以后怎么出去见人啊?”
    袁隗问:“那绍子,你想当多大的官呢?”
    袁绍道:“我琢磨着……宰相还凑乎吧?”
    “我呸!”袁隗一口唾在袁绍的脸上,“现今朝中,暗潮涌动,太监与外戚两大势力集团斗得不可开交。这宰相之位,连你叔我都不敢想了,你还敢厚着脸皮要?赶紧,扛起你的铺盖卷,去朝廷报到赴任,你再敢磨磨叽叽,为我们袁家惹来灭门之祸,我就先灭了你!”
    袁绍:“……那好吧。”
    于是袁绍入京入何进门下,官拜侍御史,虎贲中郎将。次年,朝廷设置西园八校尉,任命袁绍为中军校尉。
    摆平了袁绍这个不稳定因素,中常侍赵忠欣然回宫,甫到门前,就见几个小黄门,满脸惊慌的跑过来:“不好了不好了,陛下要废掉何皇后……”
    “什么?陛下要废后?”赵忠乐了:“有意思,那倒霉的杀猪大哥何进,刚刚当上大将军,这就要撤职了……”
    【3.守身不如玉】
    汉灵帝为什么要废后呢?这是因为何氏女自打入宫,以其美色见宠,替汉灵帝生了儿子刘辨。正当她幸福地做月子的时候,突然发现几个宫人的肚皮,也隐隐约约鼓了起来。
    原来是宫中美貌女子太多,汉灵帝正在乐不可吱,一个个的幸御过来。
    见此情形,何皇后一下子急了。这样下去还怎么得了?自己之所以受宠,就是因为自己替灵帝生了儿子,所以才会册封皇后。可是照汉灵帝这么个幸御速度,别的宫人也会迅速的生子,儿子多了,自己的价值又何在?说不定到时候哪个狐狸精又受宠,皇后连同太后的职称,一并归属了别人。
    后宫之战,向来是凶险而残忍。嬴家固然是富有天下,威风无双,可如果输了的话,那会很惨很惨。
    在宫闱之战中输掉的女子,或被砍去手脚,或被丢到酒缸里浸泡,被丢到茅厕里任人戏弄,这些都是帝国后宫确实发生过的事情。
    何皇后遍体生寒,战栗不已。
    何皇后窘迫之下,发现她已经无路可走。如果她想逃过那恐怖的命运,不被别人剁了手脚丢进茅厕的话,那么她只能……先把别人丢到茅厕里去。
    后宫里的游戏,就是这么个玩法,无可厚非!
    于是何皇后传懿旨:宫里的所有的嫔妃,谁也不许擅自怀孕生子,有违背了这条规矩者:鸩死没商量!
    宫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宫人们一个个严格自律,守身如玉,道德风气焕然一新。但何皇后的道德自律与整风运动,只能整到宫人头上,却整不到汉灵帝,于是有一天,有位能书会算的王美人竟然有了身孕。事发之后,王美人惊恐万分,天天追在太监后面恳求堕胎药。可是太监们也不知给她吃了什么,居然生下了一个肥肥胖胖的大小子。
    这孩子,就是未来倒霉透顶的汉献帝了。
    闻知王氏美人不守清规,守身不如玉,悍然生下了儿子,何皇后怒不可竭,当即命人将王氏鸩杀。
    王美人死于公元181年,时年20岁。是年董卓50岁,曹操27岁,刘备21岁,关羽22岁,张飞10岁,诸葛亮刚满1周岁。
    王氏美人生下皇子,遭何皇后鸩杀,此事震惊后宫。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就是那个劝儿子快点捞钱的老太太,生恐小孙子再让何皇后掐死,急忙赶来将小汉献帝抱走,亲自抚养。
    而汉灵帝发现何皇后竟然鸩杀了他的美人,怒不可竭,传旨要废除何氏的皇后之位。
    何皇后傻眼了,思前想后,知道要想保住自己的皇后之位和性命,就只能央求太监出面说情。因为汉灵帝这怪人,与太监们有着一种精神层次上的认同,谁的话汉灵帝也不听,就听太监的。
    于是何皇后去找手握实权的大太监张让和赵忠:“两位公公,帮咱点小忙呗,你们能不能跟皇上说一说,让她别废了我的皇后,我也不容易……”
    俩太监斜着眼,用鼻孔冲着何皇后,问:“我们为啥子要帮你?帮了你,我们又能落得什么好处?”
    何皇后道:“两位公公,只要你们帮了我,以后我都听你们的。”
    俩太监道:“这还差不多。”
    于是太监们去找汉灵帝,问:“陛下,为啥要废了何皇后啊?”
    汉灵帝怒道:“这话你们还用问?她鸩杀了朕的美人,还要鸩杀朕的儿子,这样的女人,有什么资格母仪天下,为天下之表?”
    太监们道:“请问陛下,可曾听说过这世上有不吃醋的女生?”
    “吃醋……吃醋她也不能杀人啊!”汉灵帝叫道。
    太监们笑道:“陛下差矣,女人这种动物,别看外表文文静静,实则生猛异常,尤其是在守护自己床榻的时候,那更是非一般的凶狠……对了陛下,咱们说正经的吧,假如你废了何皇后,拍卖皇后之位,你要价多少?”
    “这个……”汉灵帝沉吟道:“至少一千万!那可是皇后啊,少一个子也不卖。”
    于是太监们出来,对何皇后说:“皇后,陛下已经出价了,要想保住你的皇后之位,只须一千万即可。”
    何皇后苦着脸道:“我拿不出那么多的钱……”
    太监:“那就帮不上忙了……”说罢,太监们掉头就走。何皇后急忙拦住他们:“求求你们就帮了我这个忙吧,你帮了我,就等于得到了我哥哥的支持,否则的话,你们就算是另立了皇后,还不知对方会如何对待你们呢……”
    太监道:“你这话说得也是,等我们商量商量……”太监们临时开了个小型常委会。会议决定,与其再立一个新皇后,莫不如现在帮助何皇后保住位子,保住了何皇后,就获得了朝中大将军何进的支持,如此美事,何不为之呢?
    于是众太监们发扬风格,凑足了一千万,保住了何皇后的位子。
    太监们是最可怜的生物,因为卵袋被割掉,对于女色已经不再有兴趣,最喜欢的,就是钱了。此番为了何皇后,太监们大出血,心疼得眼泪都要流出来。正在心疼之际,突然听到了一个奇怪的消息:何皇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正在紧急谋划,要将出钱保住他妹妹皇后之位的善良太监们,尽数诛杀。
    有没有搞错?这个杀猪仔何进,怎么可以这么胡来?
    【4.孔融为什么让梨?】
    那么,晋升为大将军的杀猪仔何进,何以要恩将仇报,伤害无辜善良的太监呢?
    史书上瞎掰说,这是因为群阉横行,祸乱国家,所以要铲除这些蠹虫。不管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史书《三国志》,亦或是《后汉书》、《资治通鉴》,都是这样解释的。
    事实上,单论横行不法,祸乱国家,这些事士大夫们干得更多。而且更残忍,也更邪恶。
    有关宦官们横行不法的记录,史书上只有三条。要知道,史书是士大夫们写的,如果宦官们有更多的劣迹,史官铁定是不惜笔墨的。可搜肠刮肚的才凑足了三条,可知太监们不是不干坏事,但在干坏事的频率上,明显落后于士大夫。
    先说史书上有关太监罪行的三条记录:
    头一条是公元160年,宦官杀名臣赵歧全家。
    第二条是公元166年,宦官射杀民间女子。
    第三条是公元179年,宦官杀人而悬尸。
    这三件事,很残忍,很邪恶。但与士大夫们的残忍邪恶相比,却是落了下风。
    我们随便举几桩士大夫们干的坏事,来看看哪一方更邪恶。
    先说士大夫阳球,他娶了宦官家的女儿,靠着拍大宦官王萌的马屁,终于爬到了高位。而后突然翻脸,将王萌父子双双下狱,王萌向他求情,阳球却用泥巴堵了王萌父子的嘴,将父子二人生生拷打而死。
    再说所谓的宦官射杀民女案,实际上是宦官徐璜的侄子徐宣干的,但士大夫东海相黄浮,将徐宣全家,不分男女老幼,通通捉起来,严刑拷打。
    此外还有一位士大夫张俭,他在路上遇到了大宦官候揽的母亲,就不由分说,将那悲摧的老太婆宰杀了。然后又一不作,二不休,索性带人冲入候揽家中,将候家满门老小,一百多人统统杀掉,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灭门血案。
    事发之后,张俭弃官逃亡,途中遇到人家,就上前叩门求宿。所以后人有诗曰: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这里望门投止,说的就是张俭见门就敲。留宿张俭的人家,都因为官府的缉捕而遭受到了连累,这其中最悲摧的,就是孔融的哥哥,孔褒。
    “融四岁,能让梨……”这是《新三字经》中讲的故事,说小孔融四岁的时候,吃梨的时候专挑小的,将大的让给别人。那么,孔融让梨,大梨让给了谁呢?
    让给了他的哥哥,孔褒。
    悲摧的孔褒孔大哥,就因为贪嘴吃了个大梨,结果被弟弟孔融骗去了一条命。
    话说士大夫张俭,杀了大宦官候揽全家老幼之后,一径逃亡到了曲阜孔家,上前敲门。开门的是刚刚9岁的小孔融,小孔融让张俭进去,收容了他。
    不久事发,官府来追究责任,说:“虽然门是小孔融开的,可是他年纪小,不具行为能力与责任能力……嗯,那个谁,他大哥孔褒,不是已经16岁了吗?他以前吃过小孔融让的大梨吧?那就这样好了,这件事就算在孔褒身上吧。”……于是孔褒,莫名其妙的被官府拖出去,砍了脑壳。
    这就是孔融让梨的后续故事。
    眨眼工夫,小孔融也长大了,出任了北海国相,也成为了士大夫。有一天他为父亲举办丧事,要求当地的群众都必须出来哭,死的又不是大家的爹,所以群众们被迫来了,却哭不出声来。猜猜孔融干了什么?
    孔融杀掉了一个在他父亲墓前哭泣的人,罪名是不够悲痛。
    基本上来说,这就是士大夫的风格和德性。单以人性而论,他们绝不比太监更善良,反而在邪恶上别出心裁,富有创意。
    杀猪仔何进,之所以要打掉太监集团,并非是因为太监干了什么坏事。目的只有一个,推御罪名。
    推御什么罪名?
    公元184年,郎中张钧上表弹劾十常侍,指控黄巾民变,都是因为十常侍所引发的。只要杀掉十常侍以谢天下,天下就太平了。
    【5.托了太监的福】
    士大夫们需要一只替罪羔羊,以推御自己治国无能的责任,所以他们盯上了太监。此外他们更想从太监手中夺回权力,所以双方的冲突,愈发激烈而不可控。
    而大将军何进,每天在朝堂上与士大夫们相处,威风凛凛的拿着杀猪刀摆谱。士大夫发现这个杀猪仔脑筋不够用,就纷纷给他上眼药,忽悠他杀掉十常侍。
    何进起初应该是不以为然的,因为他家里四个孩子,他是老大,二弟何苗与太监们关系友善。大妹就是何皇后,获得过太监们的帮助才保住皇后之位。何进还有个小妹子,嫁给了大太监张让的儿子做媳妇。细说起来,杀猪仔何进之所以能混进士大夫堆里人模狗样,是托了太监们的福。
    总之,何进跟太监们是一家,没理由在家里轮刀子乱砍乱杀。
    饶是大将军何进与太监们血肉相连的亲情,也奈不得他身边人精太多,如曹操,如袁绍,这些刚刚成长起来的盖世枭雄,都是心智过人之辈。这些心术不正的怪人,天天琢磨着弄乱这个国家,好捞一票。以何进那杀猪仔的脑壳,如何对付得了?
    曹操袁绍这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就轮番来给杀猪仔何进上眼药:“杀猪的……不是,我是说大将军,动手吧,动手杀掉太监们,你的名气可就大了,这是多么难得的好机会啊。错过了这个村,让别人抢先动手杀光了太监,大将军你就再也找不到这个店了……”
    诸如此类,总之是忽悠个不停。
    三忽悠两忽悠,脑子不够用的何进,就上了套。他忘了所谓的杀太监,就是被士大夫们忽悠来杀他们自己家人。上套的何进懵懂不知,就迷迷糊糊进宫,找母亲兴氏,妹妹何太后商量。
    何太后……现在汉灵帝已经死了,继位的就是何氏生下来的儿子,少帝刘辨。所以何皇后就晋格升为皇太后了。
    杀猪仔何进说:“娘,弟弟妹妹们,我已经决定了,立即引兵入宫,将宫里的太监们,杀个干干净净!”
    “杀光太监?你有没有搞错?”母亲兴氏诧异的道:“皇宫之所以是皇宫,不是皇帝有什么天大的本事,而是有一群卵袋被割除了的太监们保护着他。太监们是再也不可能回到正常世界的,只有在宫中才安全。皇帝也一样,你看你的外甥皇帝,才多大点岁数?你如果把太监杀光了,你侄子他还是皇帝吗?”
    “这个……”何进眨巴着眼睛,“……这个……我没想这么多……”
    “想都没想清楚,就乱开黄腔,你还以为是在老家的杀猪房里吗?”母亲兴氏斥责道。
    何进的议案被家人否决,没有通过。
    耷拉着脑袋出来,杀猪仔何进立即被一群朝臣团团围住:“大将军,什么时候动手啊?告你说你那外甥皇帝,现在可危险了,太监们正推出一个长期性的奴隶养成计划,要把你的外甥皇帝改造成驯服的工具,可怜你那小外甥梦里也哭,醒时流泪,他的心里无时不刻的不在呼喊:救我,大舅快来救我啊……”
    听了这番瞎忽悠,何进脑子一黑,脱口叫了声:“爹,这事可咋个弄啊……”
    可怜的杀猪仔何进,他遭受到朝中坏心眼的士大夫与善良太监的双向夹磨,进退失据。这奇怪的人生陷阱,迫得他人格倒退,渴望着一个有能力的人来指导他,步出人生的绝境。
    可是大将军何进的爹,早就死了。现在的他,只能在心中另找一个权威。
    谁在杀猪仔何进心中有权威呢?
    这个威权,就是董卓。
    为什么是董卓呢?我们来算算年龄,何太后立为皇后时,是20岁,九年后汉灵帝死,是29岁。她的哥哥杀猪仔何进,年龄应该是30多岁。而董卓,这一年是58岁,已经是德高望重的元老了。
    最重要的是,当杀猪仔何进洗干净脚上的泥巴,披上大将军战袍时,他看到的、听到的全都是董卓炫武功于边荒的激情故事。尽管小说《三国演义》对董卓进行着极尽丑化之能事,可在杀猪仔何进眼里,董卓才是他心中最仰慕、最敬佩的人。
    如果有谁能够帮助杀猪仔走出人生难局的话,那一定是德高望重的董卓了。
    何进心里这样想。于是董卓通知大家:“我已经写信给董卓,让他来京城,主持工作……”
    这时候,35岁的典军校尉曹操,在一边抚掌道:“大将军,不用这么麻烦的,要想尽诛太监,只需要启动司法程序,把太监们交给心狠手毒的士大夫,我保证太监一个也活不成。”
    何进在心中冷笑:“不懂事的小毛孩子,我尽诛太监干什么?我叫董卓入京,只是为了摆脱被这些坏心眼的士大夫控制的尴尬局面。这些士大夫,可比屠宰房里的猪,难摆弄得多。”
    【6.脑壳被人骗去】
    大将军何进,诏召董卓入都,欲诛除阉宦的消息,犹如荒郊野火,忽啦啦的传遍了天下。
    那么这个消息,是谁传开的呢?
    士大夫们,当然是朝中的士大夫们。因为这件事,只有朝中士大夫们知道,而这些坏人之所以将消息传播开来,目的只有一个:祸乱天下!
    祸乱天下,对士大夫们有什么好处?
    祸乱天下,对任何人也没好处。但问题是,这个天下不祸乱,士大夫们也捞不到一根毛。横竖什么也捞不到,那还不如先行祸乱一下,让那些捞得盆满钵满的人,都去倒霉吧!
    正是怀着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险恶用心,大家及时的、准确的把董卓入京的消息,传递到了大太监张让的耳朵里。
    听了这个消息,张让就拄着拐杖,去找自己的儿媳妇……
    儿媳妇?太监也有儿媳妇吗?
    说不上来,按说太监应该没儿媳妇的。可东汉末年这个辰光怪异,许多太监硬是有儿子的。既然有儿子,那儿媳妇必不可少。前面说过,大太监张让的儿子,娶的就是何进的小妹妹,我们称她为何小妹好了。
    到了儿媳妇何小妹面前,张让扑通一声跪下,嚎淘大哭起来。
    何小妹吓坏了,急忙叫道:“爹,爹你快起来……你这是干什么?”
    张让哭道:“贤媳呀,啥也别说了,快点让你大哥来,让他把我们几个,象杀猪那样一个个全都捅了吧……”
    何小妹:“爹爹,何出此言啊?”
    张让道:“贤媳,我不说你也明白,你大哥他不过是个杀猪仔,凭什么在朝中人五人六,耀武扬武?不就是因为现今天的天子,是他的大外甥吗?可他也不说想一想,他大外甥凭什么当上皇帝?上一次人家要废了你姐的皇后,是谁老着一张脸,在皇上面前说情来着?如果你姐的皇后被废了,现在的天子,还是你大外甥吗?我们看在一家人的情面上,倾家荡产,才哄得皇上软下心来,没有废掉你姐的皇后,也才保住你大哥大将军的位子。可是你大哥是怎么回报我们的?你猜都猜不到啊,他竟然要将咱们全家,统统杀掉,呜呜……这还有没有天理了?还有没有良知了?”
    何小妹听了,怒上心来,就入宫去找母亲舞阳君兴氏,把这事情一说,何母勃然大怒,就和何小妹一道去找已经晋升为太后的大女儿。何太后听了这事,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就立即宣召大哥入宫议事。
    何进晃悠晃悠的来了,与全家人展开了激烈的辨论。他解释说:“不是他非要杀太监不可,盖因天下大乱,都怪太监,如果没有太监,这天下绝不会大乱。而今要想天下太平,让大侄子刘辨做太平天子,除了杀尽太监,没有第二个法子……”不承想他与母亲妹妹们的争辨,全被太监们扒在门缝上,偷听去了。
    等何进一出门,迎面就见数十名太监,将他团团围住。大太监张让断喝一声:何进,你脑子到底进了多少水?先不要说我儿子娶了你妹子,咱们已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家了。再说这天下大乱,跟我们太监有什么关系?明明是你们士大夫心狠手辣,横行不法,怎么把事情全都推到我们头上来了?再者说了,上一次你妹子鸩杀王美人,皇上要废了她的皇后,连同废掉你大侄子的皇位,是我们这些没卵子的太监,一个个倾家荡产,凑了钱给皇上,替你们家把皇位买回来的。你不报恩倒也罢了,竟然还想要杀掉我们,难道你的心,是铁石铸成的?难道你连最后一点良知,也已昧尽了不成?
    何进目瞪口呆的望着张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时候另一个太监渠穆,伏剑上前,曰:“这等狼心狗肺,恩将仇报的东西,还留着干什么?大家别拦着我,让我一剑结果了他……”
    一听这话,众太监轰的一声,让开来一条路,推着渠穆奔何进冲了过去。
    史书上记载说:尚方监渠穆斩大将军何进于嘉德殿前。
    何进即死,虎贲中郎将袁术趁机大闹起来。
    【7.宫里的非太监人士】
    袁术是袁绍的堂弟,都是出身于世代宰相之家。而且袁术是三国时代有名的二楞子,他倒不是缺心眼,而是胆子比别人更大一些。胆大妄为是权门公子共同的鲜明风格,盖因权门出来的孩子,不管闯多大的祸事,都有人顶着,所以这袁术,比之于堂兄袁绍更生猛,素以侠肝义胆而著称。
    正因为袁术风格线条比较的粗旷,所以深受杀猪仔何进之赏识。何进入宫之时,是让袁术带了200名虎贲兵随行的。此时袁术等在外边,听到宫中大乱,急忙扯过来一个小太监一问,才知道杀猪仔何进已经被太监杀掉了。
    当时袁术就急了,他是保护大将军何进的,何进被杀,他的责任很大。恐怕朝中的士大夫们,少不了要让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咋个办呢?
    袁术心想,眼前这桩事,只有把杀大将军的太监们全部杀掉,我才算是尽到了职责。可要是杀太监,那就得入宫。可袁术虽然胆大,可带兵入宫还是不敢的,因为那意味着造反。嗯,不能进宫,太监又躲在宫里不肯出来,唯一的办法只有……
    放火!
    于是袁术火焚南宫嘉德殿青琐门,想把躲藏在宫里的太监们,全都烧出来。同时袁术急忙派人,去叫堂兄袁绍来,说不定袁绍能有什么法子。
    皇宫火起,太监张让等人害怕了,就急忙跑去找何进的妹妹何皇后,说:“大将军的部下造反了,已经杀入了皇宫,大家快跟着我,赶紧逃离出宫……”于是张让胁持了何太后,少帝刘辨并帝弟刘协,从宫中的一条秘道,逃离出走。
    这时候袁绍带兵赶来了,何进的弟弟何苗也带兵赶来了,大家凑在一起一商量,眼下好象没别的好办法,只有杀入宫中,先趁这个机会把太监杀光宰尽,其它的事回头再说。
    于是袁绍驱兵入宫,见到宦官就杀。史书上记载说,宫里的宦官,不分老幼通通被杀死,还有许多无须的非太监,也冤枉的送了性命。杀到最后,非太监人士害怕被杀掉,全都脱了裤子,裸露下体,这才幸免于难。
    从记录来看,应该是袁绍追着逃出宫的太监,于洛阳城中大开杀戒。如果屠杀场只限于皇宫之内,很难想象皇宫中会躲藏着许多假冒太监的男子……不过,考虑到当时混乱的政局,这种事情也很有可能。
    袁绍杀掉了两千多人,并穷追挟持了皇帝的太监们,一直追到小平津,终于将这伙人全部截住了。
    太监们吓得全都趴在少帝刘辨身边,有的抱腿有的搂腰,口口声声央求陛下救命。
    现在我们能够理解太监们的行为因由了,他们就是恐惧,是被士大夫们的残杀吓破了胆的可怜动物。
    《三国演义》开篇说得明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缘何这天下的情势,分分合合,来回折腾,而没个长治久安的效果呢?这是因为皇权这东西,纯系暴力而获取,没有民众的授权,始终是处于不合法的状态之中。帝王一统江山,权力能够维持,完全是靠了暴力的胁迫。一旦新的暴力集团形成,那么此前的暴力集团,就会沦为案上的鱼肉,任人切割。
    说明白了,东汉政权之所以分崩离析,纯粹是暴力规律使然。所以连《三国演义》都明白,单纯靠了暴力胁迫的政权,迟早也会崩盘。
    可当时的士大夫们,不说快点想明白这个道理,寻求一个彻底将民众从暴政之下解脱出来的法子,反而举起血淋淋的屠刀,奔最可怜的太监们杀了过去。他们要把暴力终结的责任全部推到太监们的头上。试想太监们的心里,是何等的惊恐冤屈?
    不是说太监们没有过错,但把暴力政权自身的死结,全部推到太监身上,这多少有点过分了。
    可这时候说这些都没用,袁绍这些人要是讲道理,太监们也不至于吓成这个样子。
    当时追到小平津的,是河南中部掾闵贡,就见他威风凛凛,长刀一指:“赶紧,怎么死方便,你们就怎么来,别让我费力气。”
    太监们哭诉道:“陛下,陛下,你看他啊……”
    看什么看?可怜的皇帝都快被闵贡那模样吓死了,只能是闭着眼睛,拼命的流泪,硬是不敢替太监们求情。
    太监们无奈,只好向少帝刘辨叩头,哭道:“陛下,我们全都死了,天下才会真正的大乱,你自己可要小心着点……”史书上的原话是:“臣等殄灭,天下乱矣,唯陛下自爱……”扑通通,太监们全都投河自尽了。
    【8.朝中必有大奸大恶】
    洛阳城的火光,明照天南。正向京师疾行的董卓见了,心知有变,率兵急进,天还未亮就赶到了城西。听说少帝被掳到了北芒山,董卓急带兵马,前来迎接。
    董卓带来的人,虽然只有三千,但个个皆是死战之士。其中不乏羌族勇士,这些勇士形貌比较野蛮,看着细皮嫩肉的少帝刘辨,勇士们顿时两眼放光,咕嘟咕嘟的直咽口水。把少帝刘辨骇得,魂飞天外,号啕大哭。
    董卓问:“陛下,你受惊了。”
    少帝:“哇哇,哇哇哇。”
    董卓:“陛下,是谁把你绑架到这里的?”
    少帝:“哇哇哇,哇哇。”
    董卓:“……陛下,你怎么跟个娘们儿,就知道哭哭啼啼不说话?”
    这时候少帝唯一的弟弟陈留王冲了出来:“董将军,是这么回事,杀猪仔何进,他让太监们给杀了,然后他的部下为他报仇,杀进了皇宫……”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58岁的董卓在一边听着,一边听一边仔细的打量这两个人。他发现,少帝刘辨明显有点缺心眼,倒是这个陈留王刘协,还算是个明白孩子。而且,董卓也听说过,陈留王刘协的生母,就是美人王氏,她因为生下皇子,被当时的何皇后鸩杀了。这么说来,这皇帝分明是立错了,明白人刘协给挤到了一边,心眼不够用的刘辨,却被母亲一家合力推到了皇位上,这才弄得天下大乱。
    发现了这个错误,董卓心里就泛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替朝廷纠错,改立刘协为天子。
    国学大师吕思勉读史,读到这里,曾经顿足而起,仰天长啸,曰:“你看这个董卓,你既然是去祸乱国家,就应该留着不称职的糊涂皇帝,你说你非要立个明白人当皇帝,这岂不是替自己添堵?”
    然而吕思勉大师错了。
    吕大师错就错在,他把后人模式化的历史解读,错当成了历史的本身。正如以手指月,手指并非月亮,后人对历史的解读,只是让我们认知人性规律的一个方式,与历史本身毫无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后人将董卓视为祸乱国家的奸贼,但这个脸谱化的简单认知,与历史上的董卓没有关系。至少,董卓他本人从未曾这么认为过。
    对于董卓来说,他急驰京师,固然有着自己心里的打算,但他的心里,却决不可能这样想:我是个大奸贼,冲啊,快点去祸乱国家,快快快……相反,董卓的心里,认为自己才是难得的乱世忠良。你看看,他在边疆浴血苦战,可是京师皇城的天子,却被人追得落荒而逃,明摆着,朝中那些人,即使不是酒囊饭袋,也必是大奸阴险之辈。如果朝中士大夫个个都是忠臣……拜托,谁见过忠臣拿着刀,满世界追着皇帝喊打喊杀的?
    所以,董卓认为,朝中必有巨奸大恶,没有才是怪事!
    而他此行,正是为了国家,为了天下,要替朝廷扫平妖氛,重振朝纲。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忠贞之念,所以董卓才决定:“嗯,这个少帝刘辨,真是不给力啊,不行就换人吧!”
    【9.落入陷阱之中】
    董卓护送少帝刘辨回京城,少帝先行入城门,董卓正要进去,这时候一骑扬尘而来:“董卓接旨,圣上命董卓于城外驻扎,钦此。”
    当时董卓心里就咯噔一声,心说:“果不其然啊,朝中真的有巨奸大恶之徒。皇上还没有回皇都,对方就已经行动了,想再将天子控制在手中,为所欲为,祸国殃民。那奸恶也不说想一想,放着我董卓在这里,能让你得逞吗?”
    当下董卓把手一招,身后的羌族勇士哇的一声冲了上来,信使呆了一呆,叫一声娘亲,掉头拨马狂逃。
    于是董卓昂然入京。
    进来倒是进来了,可董卓马上发现,他落入了一个可怕的陷阱之中。
    先是西园八校尉禁军指挥使袁绍,统一彪兵马扎于董卓左方。然后是虎贲中郎将袁术统一兵马,扼于董卓右方。后面还有一个执金吾丁原,统兵马镇于董卓的后方。这三支军马合起来,超过三万之众。而董卓来得急,只带了三千人。
    也就是说,京师兵马的数量,超过董卓十倍以上,将董卓牢牢的锁死于京城之中。
    这个……可咋个办呢?
    董卓急得直抓脑壳。
    【10.诸葛亮抢注了董卓的专利】
    孙子曰:“十则围之。”
    意思是说,打仗的时候,如果你的兵力十倍于敌人,那就将其包围,彻底歼灭之,不要客气。
    可如果遇到董卓这种情形,被十倍于己的优势兵力,团团围困起来,那咋个办呢?
    董卓说:“没有关系,我的主力人马,随后就到……”果然,到了次日,就见远方尘头大起,又一彪形貌凶恶,如狼似虎的羌兵赶到了,入城之后,就在董卓的驻地安营扎寨,董卓的人马数量顿时翻了一番。
    未隔几日,又有一彪同样凶恶的羌兵赶到了,董卓的人马更加强大,已隐约与袁术袁绍的兵力,渐成抗庭分礼之事。
    眼见得董卓的兵马越来越多,袁术袁绍兄弟呆呆的站在城门口,面如死灰,心如木石,完全没有法子可想。
    这时候骑都尉鲍信来了,对袁绍说:“小袁啊,你赶紧,赶紧趁董卓的兵马还未全来到,赶紧进攻他,说不定……说不定能打败他。”
    袁绍摇头:“老鲍,你想让我死吗?”
    董卓的兵将,是在铁血战场上杀出来的,打起仗来疯子一样,命都不想要。而袁术袁绍所统之兵,是养在京师的老爷兵,在百姓面前狮虎一样的凶狠,可遇到董卓手下的百战死士,就宛如羔羊般的柔顺。徜若双方真的交手……这事可千万别乱想,嫌命长了是不是?
    袁氏兄弟只顾害怕,却没注意认真的端详一下董卓的后续羌兵。如果这兄弟俩盯着后续羌兵的脸上,仔细瞧瞧的话,就发现一桩极为怪异之事。
    后面陆续赶来的凶恶羌兵,和董卓最初带来的三千人,模样长得一样。
    长得一样也没问题吧?大家都是羌兵,看起来应该有点相似。
    差矣,可怜袁家兄弟这一双活宝,被董卓玩惨了。实际上,后面陆续赶来的羌兵,跟董卓最初带来的人,是同一批人。
    原来,董卓发现自己兵马人数太少,不足衍用,就扎营之后,暗传号令,让这些士兵全都化妆成老百姓,悄悄溜出城去。到了城外无人之处,换回羌兵甲胄,假称是后续人马,以吓唬朝中诸臣。
    就那三千羌兵,每天溜出城门,再大张旗帜的回来,搞得董卓这边热闹非凡,吓得袁氏兄弟面色如土。到底是百战沙场的老将,董卓以其疑兵之计,巧妙的把京师诸臣,玩弄于股掌之上。
    董卓这一手妙计,被后人称之为诸葛武候兵法……明明是人家董卓的专利,非要算到还没长大的诸葛亮身上,真是让董卓没地方说理去。
    总之,董卓这一手,不唯是吓住了袁氏兄弟,连盖世英雄曹操,也被吓傻了,吓得钻进屋子里,紧关房门,不敢出来。
    不敢出来就好,曹操不出来,董卓正好腾出手来,收拾那些碍事的人。
    董卓的眼光,落在了执掌京师兵权的执金吾丁原身上。
    执金吾本是一种兵器,是一根铜棒,两端涂上金粉,看起来威风凛凛,象征着皇家威权。而执金吾这个官名,就是京畿卫戊司令的意思。
    卫戊司令丁原倒没什么了不起的,可是他手下有一员能打的大将:吕布!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