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改革之初 阅读至0%

第20章 改革之初

书名:休妇的春天 作者:半落青天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2:48
    第二天早上,洛桥按时起床,却发现头疼欲裂,才想起昨天宴会的事情,床前趴着一个人,听见洛桥起来的声音,也抬起头来,是小池。
    "姐姐,你没事吧?"小池担心的问道,昨晚姐姐回来的时候,全身都是酒气,害的自己担心了一晚上。
    "没事,就是头有点疼。"洛桥揉揉额角。
    "给。"小池递过来一杯水。
    "昨天听说是商会的人请你,怎么喝得那么醉?"小池坐在床边。
    洛桥不答反问:
    "你猜我见着谁了?"
    "谁啊?"
    "齐思彦。"
    "噗……"一口水就从小池的口中喷了出来。
    "谁?"小池不确定,这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啊!
    "齐家大少爷。"洛桥很淡定。
    "那他发现了没有?"小池抓住洛桥的衣袖。
    "没有。"
    "那就好。"小池拍拍心脏的位置,却没料到接下来的话更是炸弹。
    "还见到了齐老爷。"
    "啊……"大清早,状元府中就传来高昂的女声,惹得正在准备的风君煜王爷和青岚、青玉帅侍卫停下动作,不明所以的相互看着。
    "完了……完了……"小池不断地走来走去,嘴里碎碎的念叨着。
    "你担心什么,他没认出我来。"洛桥撇撇嘴。
    "完了完了……"小池还是走来走去。
    "他要是认出我的话,你姐姐我就不在这儿了!"洛桥下了床。
    "哦,我去给你打水。"小池走了出去,变化之快,让洛桥没有反应过来。
    看小池没有事,洛桥就放心的上朝去了,朝堂上,等待的将是一场没有硝烟很和平战争。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了使更多的人才为国效力,朕决定改革考试制度,设府(系)试,通过者为童生,院试,通过者为秀才,乡试,通过者为举人(解元),会试,通过者为贡士,殿试,通过者为进士,兹府试、院试一年一考,乡试三年一考,会试于乡试次年考,殿试由朕亲自主持,据国情决定录取人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钦赐。"
    大臣们互相看着,虽然听懂了这圣旨的内容,但是,好突然!
    皇上没有给大臣喘息的时间,接着又颁布了一个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我东岳国虽国体繁盛,边疆安稳,但迫于武官寥寥,兹天下有志之士,均可参加武试,得头等者,为武状元,钦赐。"
    洛桥看到朝政大臣吃惊的模样,有点好笑,目光不经意对上风君煜的,却看到他看自己的时候带点赞许,看来他是知道的吧!
    "臣认为不妥,考试制度是开国皇帝制定的,自先祖登基以来,一直沿用此制度,并为我国选拔了优秀的官员,新制度需要一段很长的观察,这样有误国情,所以,臣认为,还是采取旧制度好。"丞相站出来反对。
    一些官员也站出来,洛桥看了看,是平日那些与丞相走得近的人,也是,谢家在朝堂上有很多的实力,那些官员追随也是必然的。
    太后的哥哥王尚书站了出来,洛桥静观其变,这个改革关系到许多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世家,若是寒士被选拔上来,就意味着他们权力的流失,自然是极力反对。
    "皇上,臣认为这个法子极好,可以让更多的有志之士进入朝堂,但是,不能操之过急,需得慢慢来。"王尚书同意了。
    洛桥笑笑,不知道皇上和王爷是用什么办法使这位尚书大人同意的,想来也是与利益有关吧。
    的确,皇上为了让王尚书支持他,私下里给王家的商号给了许多的支持,王尚书也是聪明之人,看到这样的状况,又想到虽然自己现在是国丈,但是权利太多,终究是要遭皇上猜忌的,倒不如经济上来得好。
    王尚书这样同意了,但是却忽略了后宫中的妹妹,太后听到这事儿,却是另一番光景。
    大臣么纷纷争争,最后皇上坚持改革,洛桥和风君煜当然是持支持的态度,让那些大臣们心中疑惑,想到还是回家想想再说,匆匆退了朝。
    关于这场跌宕起伏最后终于成功的改革,后世史书上有很多的记载,人们大力的歌颂了名叫洛桥的状元,那些学子们感谢他为自己打开了仕途的大门,从此以后,天下学子不论贫寒,只要有能力者,均可入朝为官,造福百姓。
    阳光晴好,皇上在御花园设宴,那些大臣们刚刚经历了改革的风波,心中还是不平,顺带在宴会上说话也大声了点,洛桥看了看大臣么的反应,猜测皇上在他递上折子后,还是做了一些缓冲的工作的,比如找贴心的大臣商量一下,以免来得突兀。
    像身边的这位,肯定是知道内情的。
    "洛主簿,今天阳光好啊!"马少卿凑过来。
    "恩。"洛桥点了点头,心想老爷子你这话题转得真生硬。
    大臣么就改革问题展开了讨论,一时间热闹起来,皇上不说话,只是看着,风君煜还是温和的样子,洛桥看着他,倒是疑惑自己那晚怎么回的府。
    马老爷子忽然看着大家说道:
    "其实,现在做什么,都是有记载的,百年后,说不定后代们会回想我们,称赞改革的英明呢!"
    话题被转了,大臣们又讨论了起来,积极地,消极的,都有。
    忽然听到朝中颇为资格老的一位大臣感叹道:
    "哎,百年后的事情,谁能说得清呢!就像今天各位的所思所想,再过几十年,又有几个人能知道呢?想要流芳百世,只是徒增烦恼罢了!就像现在的状元郎,风采极好,但是,后生可畏啊,谁知道明年的这个时候,大家还想得起想不起今年的状元郎!"
    那位大臣是那种伤春悲秋的,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也没有什么激进的思想,算是中庸之辈吧!或许是今天心情不好,发了几句牢骚,正好扯到了状元郎,说完之后,才发现自己似乎说错话了,这状元郎可是皇上和王爷面前的红人啊!
    众人的目光都在洛桥和那大臣之间徘徊,风君煜担心的看着洛桥,这时候,一句话说不好,就会被人抓住把柄啊!
    皇上和马少卿也看着洛桥,看她接下来的反应。
    "黄大人说得在理,但是洛桥不才,也是俗人一个,为了让世人记住我,洛桥决定以后多纳几房小妾,教她们识字念书,明白洛桥的思想和文采,待洛桥一命呜呼之后,并不要她们为洛桥守寡,而是给那些小妾准备丰厚的嫁妆,务必转嫁他人,让他们在别家传播我的思想,这样,知道的人多了,流传的时间也就久了!这样,就不怕人们记不住我洛桥了,岂不为妙?"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