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杨浩逼出来的变法 阅读至0%

第278章 杨浩逼出来的变法

书名:立鼎1894 作者:鲁东道夫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9 06:24
    杨浩狼子野心肯定没错,他想要挖了大清国的根这事儿也能看出端倪,可到底怎么把他收拾了,却需要从长计议。
    习惯了耍嘴放炮捅娄子的清流们,出的主意只会坏大事儿,这等节骨眼上逼反了杨浩军,辽东必然成一锅烂粥。那时节,可别指望李鸿章再去收拾烂摊子,以军的强大武力,撅了他们的祖坟都轻而易举。那结果,谁受得了?
    要命的是,如今北方冰天雪地的,洋人的船都不来天津了,反而是杨氏的两条大船似乎并不怕渤海上的薄冰,能自如往来停靠。这要是逼反了他们,到底谁吃亏还真不一定。
    归根到底,是清廷如今的军事力量太糟糕,根本没有能打仗的。天津离着这么近,如果没有完准备,杨浩只要把他租界里的人马开出来夺了大沽炮台,之后就等着上万军摧枯拉朽的直捣京师吧。
    李鸿藻这帮人是只管点火不管烧了谁家房子的。好在光绪皇帝不是糊涂蛋,被孙毓汶一番提醒,脑子马上冷静了不少,但恨得几乎发狂!
    急躁的来回转了好多圈,他挥舞拳头叫道:“朝廷必须加速编练军!军则国家安定。朕也不要向日本那蕞尔小邦俯首求和,就让那杨浩打去吧,好他能把日人都打出辽东,打出高丽!诸位爱卿,如何能些国家军力。可有良策?”
    一帮老臣相互瞅瞅。李鸿藻咬咬牙。上前道:“臣请圣上下旨,变法图强!”
    另一位帝师孙家鼐上前附议:“唯有变法自强,方可内惩凶顽,外逐强虏。臣附议!”
    回京准备接替李鸿章任北洋大臣的王文韶恭请:“臣附议!”
    侍读学士文廷式上前:“臣附议!”
    “臣附议……!”
    大殿之中,出乎意料的一片赞同。就连令人担心的后党铁杆孙毓汶,居然也一声不吭,没有表示反对!
    光绪皇帝感受到一股登基以来从未有过的畅,曾几何时。朝廷内部也可以如此的团结一致啊!
    一时龙颜大悦,拍案叫好:“好!如此君臣同心协力,大清再开盛世,扬威于列强实属必然!诸位爱卿,请务必尽拟出个章程来。”
    有了压力和威胁,内斗成性的清廷官僚们也顾不上折腾别的了,回去后纷纷召集人手下功夫。没用多久,就拟出四条基本原则:“一曰下诏鼓天下之气;二曰迁都定天下之本;三曰练兵强天下之势,四曰变法成天下之治。”
    而这其中,练兵一条为紧要的。在其他的条陈都没讨论出来之前。就由光绪明发诏,谕令各省督抚立即行动起来。参照西法编练军,成立武备学堂等机构,利用冬季这一有利时间,速行动起来。争取在来年春天,拿出一股像样的力量。
    正好这时候朝廷为了跟日本打仗,很是弄了不少的军饷,财政也不那么紧张,又没了慈禧太后掣肘,赶紧的让各省都抓紧办理。
    近在咫尺的天津,原先还磨磨蹭蹭的动作立即加速,由兵部尚兼步军统领荣禄为首会办军务,主持练军事宜。这其中,一个之前被许多人忽略的人物悄然浮出水面,正是被杨浩黑了又黑的袁世凯。
    不知道什么时候,老袁花了大钱走通荣禄的门子,居然不声不响的改换门庭。
    之后没过多久,光绪明发《上谕》,通过报纸和四百里加急,昭告天下:“自来求治之道,必当因时制宜,况当国事艰难,尤应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弥祸患。朕宵旰忧勤,惩前毖后,惟以蠲除积习,力行实政为先。叠据中外臣工条理时务,详加披览,采择施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各矿,折南漕,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大约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此应及时举办……各将军、督抚受恩深重,具有天良,谅不至畏难苟安,空言塞责。”
    此《上谕》一出,天下哗然。
    京津一带成千上万等着参加科考的举子们,大多数欢呼雀跃,纷纷上赞扬年轻皇帝的英明睿智。
    他们这半年给杨浩的思想洗礼的非常激进,平时聚会议论的都是怎么改变国家,振奋图强,不过说再多也不可能影响朝廷。
    如今,朝廷居然首先行动起来,皇帝本人有如此的觉悟,可见他们期望中的盛世强大,即将到来呀!
    康有为的弟子梁超,虽然找不见老师了,却不耽误他秉承师命多方奔走,到处联络学子为张做准备。此时见到皇帝谕令,激动的痛苦流涕,在聚会上拍案赞叹:“吾辈何其有幸,生于当今之世,遇明君圣主,此诚为开天辟地之大机缘,诸君当齐心戮力,共襄盛举……。”
    欢呼鼓噪,一时间从京津迅速蔓延国,引来数人的赞扬支持。不但各省督抚的支持折子堆满了皇帝的案头,有一千多举子联名上。
    当然,论在哪一个位面,这里头绝对不会有康有为就是了。在本世界,这个不要脸的玩意厚颜耻的宣称“公车上”是他组织的,如今彻底没了造假的机会。不过梁超掺合进去,是确有其事了。
    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举措,从皇帝发奋到拿出诏令,前后只有几天时间。时逢日军攻占海城,清军第一次反击失利,因此不得不再让军北上帮忙。
    这时候杨浩敲诈列强导致对方反击,俄国人从中捣鬼添油加醋的消息已经疯传的尽人皆知。
    杨氏公然纠集数官商向列强售卖武器,换取工业设备和技术人才。这事儿老百姓说不出到底对不对。但他们都清楚一点。清廷是绝对容不下这么一个强大异类的存在。等杨氏军打败了日军。或者作战中遭受重创,就等着卸磨杀驴吧。
    杨浩自然不可能束手就擒,能忍到现在没有发飙,那也不过是因为日军没有打出国门去,他不能坏了自己定下的规矩。等中日战争结束时,估计就要图穷匕见,那时候不定得打出狗脑子来!
    之前不被看好的朝廷,随着《上谕》中提出编练军。国各省督抚一起响应,外面流传出来练军总数必然超过十万以上。于是乎风向立即大改,不少人开始为杨浩担心了。
    说到底,军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一万人而已。你再能打,遇上十倍装备一样的对手,还能有个好儿吗?特别能抗的美租界,到时候指不定一顿炮就轰散架了,这将来如何不知道,天下肯定要乱啊!
    你来我往,各方面都在争分夺秒。
    列强洋鬼子也都知道了杨浩的险恶用心。给他们的东西都不一样,开始还在用拖延战术。打算等这厮被清廷逼得走投路,再落井下石。
    但就在这几天里,一条从未见过的战舰突然出现在杨家海军的序列!
    “威海级”护卫舰,标准排水量只有1150吨的炮舰,顶着四门127单管速射炮,看上去很不起眼。
    但公然在渤海黄海之中出没的这条炮舰,却成了之前十条200吨鱼雷艇的旗舰,是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炮舰!
    在各国海军窥视之下,这条修长优美的战舰轻松跑出比鱼雷艇都的25节以上速度,令他们瞠乎其后!精准的海上打靶速射,让他们所有的战舰都感到十足的不安!
    当初“东明”、“东升”两条武装货轮的火炮多厉害,他们可都从日军那里了解的门清。现在这条战舰居然有四门之多,加上这样的速度,收拾掉他们这些装甲薄弱的老家伙,根本不力啊!
    震撼不止如此,自从这条战舰出现后,对日本海军舰艇的袭扰从由暗转明,把“和泉号”带队的舰艇不停袭扰的不得安生。不但不敢再靠近渤海北部,就连高丽沿海都变得不再安。对辽东日军的后勤支援,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此时所有国家也都确认,杨浩根本没有在他们任何一家的地盘上鼓捣军火。于是不少人开始怀疑这家伙是不是从某个偏僻的群岛中钻出来的,日照不过是其第一前进基地?
    不管怎样,他们都意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清廷对杨浩的获胜几率,由此将迅速降低好几成。
    从他们搜集到的情报可知,光是一个日照造船,不但能维修万吨大舰,制造小型民用船只的速度也高的好像下饺子。区区一千多吨的炮舰估计也就几个月的周期,谁知道他是只有一条,还是一次性开工了一堆?
    恐怕是一堆的可能性占了多数啊!
    各国公使们预感,一旦有成群的这种舰出现,北洋海军指不定就姓杨了。到时候加上两条改装后的强大铁甲舰,杨氏海防将人可制!
    不过几个打算合作的国家都很默契的封锁消息,没告诉俄国人。英国首先在甲午年结束之前的一月份,与杨浩初步签订了合作协议,随后法国、德国、美国也相继签约。
    他们并不太吃亏,马上得到一批先进装备增强军事实力,另外可以获得那些枪械、子、火炮的专利许可,一次性买断。而不必付给杨浩太多的金钱---他们的纸钞杨浩也不要。
    各国只需要拿出三分之一的黄金,剩下的部以各种工厂设备、聘用人员,外加大宗煤炭、石油、铁矿石、棉花等原材料替代。其实也为仍旧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各国,解决了不小的就业困难。
    消息通过报纸宣布之后,清廷摩拳擦掌的准备往杨浩头上扣帽子,可一看签约机构的名字,登时把鼻子气歪!未完待续。。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