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6章 聊上两句 阅读至0%

第1466章 聊上两句

书名:燃情仕途 作者:九霄鸿鹄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9 02:58
    坐在一旁的赵得三一直很想和苏晴能聊上两句,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又不方便主动开口和她说什么,就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听着。倒是吴敏知道赵得三与苏晴是‘亲戚’关系,主动将赵得三带入到了话题当中,她笑呵呵的对苏晴说道:“苏书记,这次来区里,您觉得区里的变化大吗?”
    苏晴点了点头,微笑着很平易近人的说道:“变化挺大的,看的出区里的工作这段时间搞得很出色,这可都是吴区长你的功劳啊。”
    吴敏看了一眼赵得三,笑呵呵的对苏晴说道:“区里的变化离不开各位分管领导的功劳,尤其是刘主任,他来区里后,完全扭转了建委的工作局面,对区里的发展建设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赵得三这才搭上了话,心里一阵窃喜,却装起了逼,谦虚的笑着说道:“哪里啊,吴区长太过奖了。”
    苏晴听到吴敏这么说,用眼角的余光看了一眼赵得三,她何尝不想和赵得三单独坐在一起好好聊聊,但是当着区里这些领导的面,也不方便表现的与他太过亲密了。“小赵毕竟还是太年轻了,缺少工作经验和工作积累,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吴区长要多提批评,多指导才行的。”
    吴敏笑呵呵的说道:“年轻人有年轻人在工作中朝气蓬勃的一面,小赵各方面工作都干得不错,现在咱们执政单位里缺乏的就是像小赵这样年轻有为的领导干部。”
    从吴敏的话中,苏晴听得出,这个吴区长对赵得三也是很器重和赏识的,从侧面也说明了赵得三在区里这段时间的工作的确搞得不错,她轻轻的笑了笑,扭头用一种只有赵得三才能明白的眼神看了他一眼。
    这时候,刘德良已经给在座的每个人在二两半的高脚杯里斟了半杯白酒,见状,还没动筷子,就按照饭局上的规矩,吴敏一边端起酒杯,一边提议道:“来,咱们区里的领导们先一起敬苏书记一杯,感谢苏书记能留下来继续知道咱们区里的各项工作。”
    “大家一起敬苏书记。”区里二把手刘德良接着吴敏的话茬也端起了酒杯。
    其他人随即齐刷刷的端起了酒杯举向苏晴。
    “大家太可气了,来,一起来喝一杯吧。”面对这么多人同时敬酒,苏晴当然是不能拒绝,说着话,举起了酒杯,与大家的酒杯轻轻一碰,足足有一两多的白酒,全部都是一饮而尽。在中国,当官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细细划分,又可以分出很多门学问,诸如人际交往的学问、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学问、而在饭局上喝酒,自然也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即便是酒量再不济的人,在饭局上与领导吃饭,绝对不能不喝酒,尤其是敬酒给领导,不会喝酒的干部不是好干部,不懂喝酒的人,在中迟早会被踢出局。
    放下酒杯,苏晴接着刚才的话题说道:“其实现在各个机关里的年轻人也不少,而且有些年轻人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不过这些年轻人,说句不避讳的话,大多数是一些领导的子女,是靠着关系才上去的。”
    吴敏微笑着点头表示同意道:“对,这样的年轻干部也不少,不过能像小赵这么有才能的几乎是寥寥无几的,那些官二代就另当别论了。”
    赵得三在一旁听着两个女人对自己的夸奖,心里那个得意,简直难以用言语形容了。
    “来,苏书记,我敬你一杯。”刚才区里的领导一起敬了苏晴,现在吴敏单独向苏晴敬了一杯酒过去。
    苏晴不好拒绝,便端起酒杯,举上去与吴敏的酒杯轻轻一碰,将高脚杯中的半杯白酒一饮而尽了。
    “官二代这个问题的确在当前社会来说是个很大的问题,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杜绝这个问题呢。”吴敏放下酒杯,接着刚才的话题发了一句感慨。
    放下杯子,苏晴也是很感慨地说道:“要摒除官二代这个问题,在目前来说,这是咱们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谈何容易啊!且别说我这样一位省委的副书记,就是我们的省委书记、省长也没办法。这是体制造成的。其实吧,这样的情况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度,这是一个事实。官僚占有最多的社会资源,也占据着社会最多的荣耀。通俗点说,就是做官的就有一切,不做官的就没有一切。但是同时,官僚也是政治的主导者,政务的操作者,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员的优劣,也依赖官僚制的效率,按官僚制的自身逻辑,这个制度,必须不断的从平民中汲取新生的优秀人士,以保证官僚制的效率,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良性发展。所以,历朝历代官员的选拔,一直都是政治制度的核心。通俗点说,就是做官的就有一切,不做官的就没有一切。但是同时,官僚也是政治的主导者,政务的操作者,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
    两汉施行以推荐为标志的察举征辟选官制度,原本实行状况良好,被推举得人大多是优秀人才,但是,这个制度延续一段时间之后,就出了问题。一来做高官的人,周围的人对其子弟势必高看一眼,即使没有特别的托请,进入仕途的高官子弟,往往也会被人优待。高官的光环投射到自己的子弟头上,似乎非常自然。二来,由于在制度上,高官有推荐人才的权力,对于被推荐人而言,荐主才是真正改变他命运的人,对他有知遇之恩。待到被推荐的人日后也做了比较大的官,也有能力推荐的时候,他们报恩的最佳方式,似乎就是把恩人的子弟推荐上去,如果已经进入仕途,则在晋升方面拉一把。于是就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局面,越是高官,其子弟就越是做官的机会多,几代积累下来,就形成了东汉末年的门阀。袁绍和袁术两个人资质平平,但仅因为两人出身四世三公的主才是真正改变他命运的人,对他有知遇之恩。待到被推荐的人日后也做了比较大的官,也有能力推荐的时候,他们报恩的最佳方式,似乎就是把恩人的子弟推荐上去,如果已经进入仕途,则在晋升方面拉一把。于是就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局面,越是高官,其子弟就越是做官的机会多,几代积累下来,就形成了东汉末年的门阀。袁绍和袁术两个人资质平平,但仅因为两人出身四世三公的主才是真正改变他命运的人,对他有知遇之恩。待到被推荐的人日后也做了比较大的官,也有能力推荐的时候,他们报恩的最佳方式,似乎就是把恩人的子弟推荐上去,如果已经进入仕途,则在晋升方面拉一把。于是就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局面,越是高官,其子弟就越是做官的机会多,几代积累下来,就形成了东汉末年的门阀。袁绍和袁术两个人资质平平,但仅因为两人出身四世三公的主才是真正改变他命运的人,对他有知遇之恩。待到被推荐的人日后也做了比较大的官,也有能力推荐的时候,他们报恩的最佳方式,似乎就是把恩人的子弟推荐上去,如果已经进入仕途,则在晋升方面拉一把。于是就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局面,越是高官,其子弟就越是做官的机会多,几代积累下来,就
    现在中国的问题,首先是在于长期以来,国家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选官制度,高考制度一度成为变相的科举,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干部选拔依然有另外的途径,没有文化的工农干部甚至还有晋升方面的优势。即使在大学考试,高官子弟也曾有推荐入学的另外途径,使得高考的公平性大大折扣。在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以后,虽然实行了公务员考试制度,但到目前为止,不仅这种考试还不是国家统一考试,而且进入公务员队伍仍然存在其他途径。改革后对进入公务员队伍实行的学历限制,随着‘五大’毕业生,也就是电大、职大、函大、夜大、自考这些毕业生的出现,很快就形同虚设。而对于海外留学生却特别的优势,由于一些在国内考不上大学的干部子弟可以通过花钱出国去留学,混一个学位,就可以回来享受优惠。现在新生的官二代有相当多的人喜欢直接进还不是国家统一考试,而且进入公务员队伍仍然存在其他途径。改革后对进入公务员队伍实行的学历限制,随着‘五大’毕业生,也就是电大、职大、函大、夜大、自考这些毕业生的出现,很快就形同虚设。而对于海外留学生却特别的优势,由于一些在国内考不上大学的干部子弟可以通过花钱出国去留学,混一个学位,就可以回来享受优惠。现在新生的官二代有相当多的人喜欢直接进还不是国家统一考试,而且进入公务员队伍仍然存在其他途径。改革后对进入公务员队伍实行的学历限制,随着‘五大’毕业生,也就是电大、职大、函大、夜大、自考这些毕业生的出现,很快就形同虚设。而对于海外留学生却特别的优势,由于一些在国内考不上大学的干部子弟可以通过花钱出国去留学
    于大环境所致,依然难以令人心服口服。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