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纷至 阅读至0%

第515章 纷至

书名:不负娇宠 作者:萨琳娜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9 08:08
    李家的寿宴进行的很顺利。
    经过几年的历练,唐宓或许还达不到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地步,却也能恰到好处的与人交际。
    其实,就算唐宓依然是过去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性情,照样会有一群人拥簇在她身边。
    无他,权势决定一切。
    如果唐宓没有国夫人的封号,没有李寿这么一个权臣夫君,就算她再伶俐,也无法让那些贵妇们亲之、近之。
    倘或地位不平等,过于伶俐,反倒会被人笑话。
    李寿年仅三十岁,就位居正二品,前途不可限量。
    他的生辰宴,整个京城的权贵基本上都到齐了。
    顾琰等几位相公的夫人,以及诸位国公夫人、侯夫人、伯夫人全都坐在了女席上。
    只是这些女眷,大多数都已经四五十岁,最年长的已经快七十岁了。
    一群头发花白、雍容富态的贵妇中,唐宓这个刚满二十岁、粉嫩水灵的小娘子就格外醒目。
    跟这些年纪足以做自己祖母、乃至曾祖母的人并排而坐,唐宓没有丝毫的拘谨。
    她行止有度、言谈不俗,不管这些夫人们说什么话题,她都能接得上。
    席间的诸多安排,亦是十分稳妥。
    顾琰夫人见了,暗暗点头:到底是唐氏教养出来的女儿,规矩什么的丝毫不差。
    尤其是这沉稳的气度,远超绝大多数的同龄人啊。
    长得好、人又聪明,行事还这般靠谱,唐氏真是哪儿哪儿都好,唯一的不足就是子嗣吧。
    想到坊间的流言,顾琰夫人看向唐宓的目光中禁不住带了一丝的怜惜。
    在座的夫人们都有这种感触。
    不过,她们都是成了精的老人,自是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情绪。
    席间一片笑谈和乐。
    用过膳,唐宓又命人引着众人去了中庭的水榭。
    那里早已摆设了戏台,李家豢养的伶人们,又是杂耍、又是弹唱、又是跳舞,配上那欢快的乐曲,李家真是一片热闹。
    唐宓来了,围拢在萧氏身边的人自然也都散开,转而簇拥到唐宓身边。
    看到唐宓年纪轻轻就在前排主位上,跟一众贵妇们谈笑风生,坐在上首的萧氏差点儿把帕子都要撕烂了。
    “哼,看把你得意的,活该生不出孩子。”萧氏心里恶狠狠的骂着。
    比较靠后的席位上,一个十来岁的小娘子正趴在母亲耳边嘀咕着什么。
    “真的?你、你没听错?”
    母亲惊喜万分,若不是还有理智,险些叫嚷出来。
    “阿娘,我没听错。十八娘就是这么说的。”
    小娘子低声说道,眼底满是激动。
    母亲不自禁的将目光放到最前排的唐宓身上,当然,她没有忽略掉萧氏。
    蓦地,母亲想起一事,恍然道:“是了,她可是她的情敌哩,十八娘跟她又婆媳情深,定不会帮着外人给自己婆婆添堵!”
    小娘子到底年幼,被母亲口中的几个“她”绕晕了,迷惑着看着母亲。
    母亲没有给女儿解释,温柔的摸着她的小脸,心中则开始盘算:唔,看来这段时间要想个理由去主宅转一转了。
    ……
    生辰宴结束了,唐宓足足又忙了三天,才将一切都料理清楚。
    还不等她喘口气儿,便有人来拜访了。
    来人是三房李其珠的妻子严氏。
    “九婶,快请坐!”
    唐宓客气又不显疏离的招呼严氏入座。
    严氏笑着坐了。
    落座后,严氏和善的问了句:“可都忙完了?这次累坏了吧?”
    严氏生得并不算很出挑,但皮肤白,且许是到了中年,有些发福。
    白白胖胖的,又爱笑,看着就让人有种亲近的感觉。
    在李家“其”字辈的长辈中,严氏的名声很不错。
    当年唐宓刚过门,曾经管过一段时间的家,没少跟那些婶子、堂嫂、堂弟妹打交道。
    这其中,严氏给唐宓的印象最好:心正,行事稳妥,从不跟主家提过分的要求。
    当然,严氏也不是完美无缺,她也有她的小算计,但这都在合理的范围内。
    至少唐宓不反感,反而觉得她很真实。
    这会儿严氏说得情真意切,唐宓也感受到了她的善意,便笑着点头:“还好。多谢九婶挂念。”
    “谢什么谢?都是一家骨肉,不必这般外道。”
    严氏笑眯眯的说着,“说起来,我今天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唐宓见她说得俏皮,也不禁笑弯了眼睛,“九婶刚才还说‘一家骨肉’呢,怎么倒跟我客气起来?有什么事,您只管吩咐就是。”
    唐宓笑靥如花,精致的五官更加鲜活、明艳。
    严氏作为女人,看她这般,也禁不住有片刻的失神。
    心说话,十八娘还真是好相貌啊,难怪十八郎把她疼到了心尖儿上。
    “十八娘既这么说了,那我可就真说了,”
    严氏忙收敛心神,笑着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家三郎,眼瞅着到了入学的年纪,你九叔和我都想把他送到书院读书。”
    不等燕氏说完,唐宓就接过话茬,“嗐,我当是什么大事呢,这样吧,过两日您就把三郎送去。”
    这几年来,东庐书院的名气越来越响。
    特别是今年春天,几个冬荣班的学生悄悄报名参加了科举。
    结果,几个人全都考中,且名次十分靠前。
    若是他们原本就读书好也就罢了,问题是,他们在入东庐书院前,都是只知吃喝玩乐的纨绔。
    有的人还被国子监劝退过,成绩差的连家里人都放弃了。
    后来,东庐书院开学,几个学生的家长冲着李克己的名声,掏了巨额的束脩,把孩子送了来。
    当时几个家长也没想着孩子们真能学得有多好,只是希望,孩子们能沾沾李大名士的文气,好歹别那么混账。
    没成想,不过短短三年的时间,几个孩子竟似脱胎换骨一般,不再斗鸡走狗,不再空耗年华,个个刻苦读书。最后在春闱中彻底证明了自己!
    如此一来,东庐书院的名声彻底打响了。
    秋假还没结束,不知多少人家争着想把孩子送来。
    其中,也有李氏族人。
    此“族人”非彼“族人”,现在所谓的李氏族人,更多的是指二房、三房和四房这些人。
    至于李立德的那些人,只能算是同姓。他们想要读免费的书,只能去李氏家学。东庐书院什么的,就不要奢求了。
    而现在的李氏家学,则更像是个“义学”……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