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精英三千控火 阅读至0%

第807章 精英三千控火

书名:三栖特种兵 作者:人一介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9 08:02
    小刀会为主的尚海起义,在麦轲的远程支援下,三大原素一齐出动,立即奏效,很快就把尚海全城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三大原素中,气原素只发挥了它的辅助功能,把水原素、火原素从光西送了过来。
    这些都算正常。
    唯一让麦轲等人吃惊的,是气原素的速度。
    似乎麦轲那边一送,水火两大原素马上就到了尚海。
    麦轲从《驭物诀》知道,气原素有快速移动的功能。
    麦轲原本觉得,气原素和风的性质近似,最快也就是如同一阵风?等多相当于飓风,一小时四五百公里。
    而实际上的速度,麦柯虽然没有特意侧度,估计远远短于一秒!
    难道可以与光速并驾齐驱?
    麦轲觉得需要重新认识气原素的特质。
    不过, 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气原素,也不是水原素,而是火原素!
    气原素把水、火送到家,就没有它的事了;水原素把十几条军舰卷起来扔到岸边,也撤了回去,就剩火原素还在那里肆虐!
    地点正是法租界的中心地区!
    原来这法租界占据了尚海城外的大片地区,城北和城西北都在租界的范围之内。
    对这些盘踞在租借地的法国殖民主义者,麦柯从心里有一股强烈的厌恶!
    因为他们太贪婪了!
    他知道这些租借地开始于一八四二年,由于**的满清在那场由于大烟引起的战争中失败,被迫同英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开始的时候,本来没有法国的什么事,但是他们趁火打劫,也凑了过来,要求和英美一样,享受相同的待遇!
    一个叫做则济勒乘坐一艘号称厄尔瑞冈的轮船来到中国。这家伙同年七月中旬到了尚海。一到目的地,立刻就露出了海盗一样的嘴脸,为了给当地满清官员送信,他们竟然把当地人抓了起来,让后强迫他去为他们办事。
    这个被抓的人叫做王世勋,越到这件事情,只好把信送到满清巡抚程裔采的衙门,这也是最早的法国人与尚海官府第一次官方接触。
    王世勋送完信,当然不会再回去,后来知道这帮人就是强行租借尚海城外土地的法军,就到处控诉他们的恶行。
    他现在也在起义军中,而且还担任一个小头目。
    尽管则济勒包藏祸心,可以在所写的信中却隐藏得很巧妙。
    他先是假装在海上遛圈的时候,凑巧来到尚海,虽然带着一艘兵舰,但是毫无恶意。
    他写这封信呢,就是告诉这里的官长,他法兰西和天朝没有矛盾,并无瓜葛。
    而且他还利用满清和英国关系紧张,说他们也和那些英国人不合。
    他同时表达了要拜访本地官员的意思,并且保证绝不会骚扰天朝百姓。
    则济勒还进一步提出,如果当地官府愿意,可以派几艘小船把他们几个将军和士兵偷偷地带上岸,去拜见当地那些官员。
    程裔采这位巡抚大人还算开通,并且觉得满清跟法兰西也没仇,就派了一位总兵跟去跟法国人见面了。
    具体谈了什么,外人不知道,但是结果三个月以后就显示了出来。
    一八四四年十月,中法签订了“中法五口通商章程三十六款”,也称《潢埔条约》,其中的第二十二款规定,法国跟英国享有同等的一项权利。
    这个权力就是在五口通商地可以租赁房屋和租地自行建房,在租赁地区,可以建学校、教堂、医院、坟地等。
    同时也规定,各地方官应该跟法国方面的领事商议法国人居住的区域。
    法国驻尚海的第一任领事叫敏体尼,他于一八四八年一月到任,他到上海的第三天,便在英租界外租了个房子作为领事署,这是法国租借的正式开始。
    这个领事在尚海的最初半年,也没什么事情,最多管管上海的一些教案。
    直到当年夏天,一个名叫雷米的法国商人来到了尚海,才有了租地需求。
    这雷米以前在光东经商,他一到尚海就恳请领事帮他租地。
    八月六日,敏体尼就向尚海道台要求划定法国人居留地区域,他在照会中甚至已经选定了区域,“在洋泾浜的右岸,由城边乡村起,一直至将来所需的地点止。”
    敏体尼为法租界选定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东边是黄浦江,北面是洋泾浜,南面是护城河。
    当时的尚海道台是吴健彰,他是光东行商出生,懂洋务英文也很好,但他不喜欢洋人,所以 他对法国人的要求也是敷衍了事。
    很快吴健彰就调走了,在调走之前,吴还羞辱了一番敏体尼。
    他是怎样羞辱的呢?
    他说,可以在英租界内划一段给法国人,但让他们先去征得英国人的同意。
    敏体尼气得火冒三丈,在回信中直言吴健彰的提议是“对我**国的无礼!”
    新任的尚海道台是满清旗人麟桂,他和前任不大相同,很客气地答应了法国人的要求。
    虽然官方答应了法国人的要求,民间却乘机开出了很高的拆迁价格。
    这下把这些法国人的鼻子都气歪了。
    他们当然不干,就用各种方式反复交涉。
    就这样,讨价还价一直从八月持续到了年底。
    到了十二月初,地主们选了一个代表给了他们一个说法:我们不租!
    敏体尼立即给麟桂一封信,信中怒斥中方,其中大意是说,他们法国人一直等,等到了现在,再也等不起了。
    还理直气壮地反问,按照条约,他们到底还能不能租到地皮?
    信中最有意思的是拉着皇帝的大旗做虎皮,说他确信贵道台是有权力下这命令的,因为中国皇帝已允准租地给法国及其他签约国人民居住了。
    既然如此,中国皇上自然一定有圣旨,着他官员执行解决租界的手续,
    让后他就话锋一转,得出结论,说“所以贵道台一定有权去强迫百姓借地和惩罚不听命的人。”
    一句话,你们这些官员一定要给我解决租地,而且条件要符合我的要求,否则你们就是抗旨不遵。
    看来这些殖民者果然非常聪明,这些手法也非常先进。
    洋泾浜在县城北,是英法两租界的分界,原为通往潢浦的港河,一直存在到一九一五年,才被那时的租界当局填河拆桥筑路,洋泾浜从此消失。
    敏体尼给麟桂玩的这一招,还真把麟桂给吓唬住了,他居然主动去安抚法国人。
    与此同时,还真的出动官方力量,去威迫地主降价把地给法国人。
    经过半年多的磋商,于八四九年四月六日,上海道台麟桂发出了告示,锁定法人居留区界址如下:东至光东巢州会馆沿河至洋泾浜东角;南至城河;西至关帝庙褚家桥;北至洋泾浜。
    这也是法租界最初的区域,面积为九百八十六亩。
    这个告示,对法国十分慷慨; 非当如此,告示还宣布法人租地以后,还可以随时展拓,说什么“倘若地方不够,日后再议别地,随至随议”。
    这就为以后法租界的扩大埋下了伏笔。
    这个敏体尼迫使中方作出了屈辱的让步,还得便宜卖乖。
    他一方面对麟桂伸大拇指,说他敢作敢为,大有力量;另一方面写信给法国外交部说:这些满清官员是三年一任,官都是用钱买来的,所以他们使尽聚敛法子,以求翻本。
    他还揭底说,他们只怕一件事,就是怕搅出乱子,给官府难堪,最终酿成革职。
    既然如此,只要坚持把事情闹大,他们便常肯屈己从人了。
    法国殖民主义者这种没有底线的做法,甚至引起了美国的反对,说不能把这些地方只给一个国家,让他们独自享有。
    说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剥夺了其他国家的应该得到的利益。
    美国当然不是为了中国着想,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如果这个便宜让他们拔得头筹,他们绝对不会提出“利益均沾”的主张。
    可悲的是,法国不会把吃进去的好处再吐出来,懦弱的满清也没有能力把屈辱的条约进行修正,所以美国很快就步了法国的后尘,要求并得到他们自己的独享租借地。
    不过尚海以前的租借地,还是维持原来的形式,称作公众租借地,实质上是英国和美国共同掌管。
    这二个租借地,一直并立到它们的结束使命,长达百年之之久。
    满清地方官员的软弱无能,本国官方代表的大力支持,促成了雷米的成功,因此,法国的商人、业主、冒险家效法雷米,对尚海的法租界出趋之若鹜,纷至沓来!
    短短的时间内,这里就聚集了十万余众!
    当然不都是法国人,也有做各种杂役的本地人,或者外地逃难而来的人,甚至还有其它国家的各种从业人员。
    因为这里的法国官员在为他的居住民争取利益上非常给力,所以他们宁愿依附于他们。
    由于人口膨胀,原来的租借地迅速变得拥挤,这也给了这些贪婪的家伙一个很好的借口,要求更多的土地!
    于是,敏体尼援引麟桂的告示,提出了增加十倍土地的要求!
    本来他时时打着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主意,开始狮子大张口,讨价还价以后最后增加隔一两倍就满意了。
    即使没有如愿,他也是走出了第一步,坚持隔一年半载,必定能取得成果。
    哪里想得到,他对这位满清大员的怕事和**认识得远远不够!
    雷米也入乡随俗,默契地配合行动,当晚给麟桂送去了一万法郎的对等银票,并承诺如果租借增加十倍,银票也增加十倍!
    而且不仅一次,而是每年都有!
    结果,这十倍规模的租借地,竟然一个星期就批了下来!
    这个时候,整个租借地已经占地一万多亩了。
    成了一个方圆七八公里的国中之国。
    这让敏体尼和雷米大大感叹了一番,果然是最有吸引力的冒险之都!
    果然成功与否、成功程度,都和胆量的大小成正比!
    于是,这二人就官商结合,大胆进取,把这新旧租借地连在一起,当成一个国中之国经营了!
    各种公用设施都本照他们本国的大型都市设计和建造,这自不必说;更过分的是,他们还建立了自己的安全警卫系统、民事管理系统、甚至司法系统!
    有其这个司法系统,实在是为那些作奸犯科的家伙,提供了避难所!
    因此,租借地也成了藏污纳垢之地。
    这些犯罪分子得到庇护,更加无法无天,更加欺压良善,无恶不作。
    结果,把本来就因为强制租地引起的原住民的紧张,更加激化,以至于冲突不断。
    而所有这些冲突,由于官府的欺软怕硬,对这些殖民主义者曲意袒护,都成了对法国人怒火的累积,只等点火的媒介就绪,就会蓬勃爆发。
    也就在这个时候,麟桂这个典型的投降派,被主战派的满清官员,抓住了把柄,就是他擅自作主,给法国人无限制地增加租借地,对他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结果刚登基不久的皇帝抗不住了,只好撤了他的职,又把原来的尚海道台是吴健彰调了回来,这位是著名的主战派。
    但是,他还没有来得及有所作为,小刀会起义就爆发了。
    也正是看到了这种冲突不断升级,以及满清官府的政策不稳定,敏体尼和雷米意识到可能随时都会发生的危机,就请求本国的那些决策者派兵舰来保护他们。
    刚才被麦轲用水原素灭掉的那只中型舰队,就是按照二人的请求,派来保护他们的。
    他们实际上才来不到一个月,正好赶上这次小刀会举义。
    他们当然知道得一清二楚,这些乱民的首要目标是满清,其次就是他们这些外来者;因此,他们和满清当局已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
    于是,舰队司令高尔雄二话没说,抓住机会,就对小刀会义兵下了家伙。
    如果不是麦轲的救援,刘丽川、周立春、周秀英等主要领袖,以及他们率领的义军主力,就会被这些军舰屠杀殆尽!
    这批军舰来华的时候,还带来了一千精锐步兵,他们既可以充当海军的陆战队,也可以担任攻城守垒等在陆地上的战斗任务。
    这些人,目前就成了租借地的卫戍部队。
    这些正规军士兵,外加人数大约两千人的租借地巡警,租借地总兵力达到了三千!
    这还不算那些业余打斗好手,就是那些地痞流氓之类。
    他们虽然大不了硬仗,顺风顺水的时候,战斗力也是不可等闲视之!
    刚才这些人都参与对小刀会的夹攻,直到水原素大显神通,一举摧毁法军舰队,又在租借地点起大火,他们才逃回租借地。
    他们不知道的是,那里已经不是安全的港湾,再也无法给他们提供庇护。
    既然这个租界,天怒人怨,就必须看准时机,予以灭除。
    而这个小刀会起义,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因此,除了推翻满清的统治以外,铲除这些民愤极大的租借地当局,也是一个重大的目标。
    因此,麦轲给法租界送去了几把大火以后,就不管他们了,让这些天火多燃烧一段时间。麦轲心里盘算,让他们这些多行不义之辈尝尝被火熏烧的滋味,或许就能开了窍,幡然悔悟,可以避免永火的刑罚呢。
    直等到义军占领了尚海全城,解决了那些离开水的军舰,这才回过头来对付租界的法国人。
    再看租借地内,原来开始的几股大火,还在那里冲天燃烧,只是波及的面积大了七八倍!
    尤其是租借地办公楼、法国人住的高级洋楼区,还有安置避难人的最好一处宾馆,大火依然,火势冲天!
    被烧着的人,惨叫连连,声震遐迩。
    大家稍微看了一会儿,就觉得有些怪异!
    这火已经燃烧了半个小时,可是那些建筑依然耸立,没有一处倒塌!
    冲天的火焰,依然冲天燃烧,似乎那些易燃物源源不绝地对大火提供支持!
    就是那些被火所烧,嘶声惨叫的人,也还是那些人,似乎生命力特别顽强,叫声依然强劲。
    杨秀清和麦轲稍微做了一个交通,汇报了一下火原素表现得怪异,就决定了趁机占领法租界!
    杨秀清和刘丽川低声交待两句,然后,西门、北门同时打开,两千义军冲向了城北的法租界,四千义军冲向了城西的法租界新区。
    那位对这些法国人特别讨厌的王世勋,自然就当了带路党,一路冲锋在前!
    到了大火燃烧之处,众人这才看到更清楚地景象。
    原来这些火原素的火,都是自燃!
    也就是说,它的起火、持续燃烧,都不依靠其他条件!
    也就是说,有没有易燃物没有关系、有没有空气无所谓,它自备了燃烧的所有条件!
    而且这些条件都是无限的,也就是说,什么时候燃烧、燃烧到什么时候,都没有任何限制,完全由开始纵火之人的意志决定!
    但是,这种原火所起到的效果,不但保持了所有其他火焰所起的作用,而且都更加强大和明显!
    也就是说,被烧的人,他的灼烧感会几倍于一般的自然火烧!
    麦轲一直全神贯注地紧盯着火原素的运行,自然也随着杨秀清等人的走进火源知道了相关状况。
    他忽然想起木原素的情景,立刻给杨秀清发出指示,让这六千义军都逐渐靠近燃烧的烈火!
    他心里预期,既然那些对木原素适应度高的人,可以做管理使用木原素的专业人员,那么火原素也一样!
    他要找出适应能力强的人,组成火原素营!
    初步编制也是三千人!
    结果这个方法果然奏效,时间不长,就找到了三千人,适应度都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根据灵犀一动,这些人的适应度和名字,都送到了麦轲那里。
    麦轲粗略一览,发现其中最高的一个,达到了八十二度,他的名字也很有意思。
    火炎焱!
    .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