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群狼斗虎 阅读至0%

第770章 群狼斗虎

书名:万岁约阿希姆 作者:天空之承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9 01:49
    凌晨3时许,位于皮库岛西南方百余海里处,一场激烈的海上夜战正在进行中。交战一方是美英联合作战部队,计有战巡1艘、重巡2艘、轻巡4艘,总战斗吨位为11万3千吨,理论上的火力输出极限值为炮弹31320千克每分钟,极限航速为30节;另一方是德、爱、意、奥四国舰艇组成的同盟国舰队,其兵力为6艘重巡和2艘轻巡,总战斗吨位达到12万吨,理论上的火力输出极限值为炮弹35280千克每分钟,极限航速为32节。
    就技术数据而言,同盟国舰队无疑占据了上风,但实战不是单纯的数字对比。一艘四万四千吨级的战列巡洋舰,不论战略威慑力还是战术价值都要强于数艘普通重巡洋舰,这在海军界得到了多数人的共识,更重要的是,英国的海军上将级有着出色的防护设计,即便是在抵近射击的情况下,也没有一艘同盟国重巡洋舰能够用舰炮打穿它的重点防护区域,这在舰队交战中是一种以质胜量的优势,也是英国海军上将查特菲尔德此刻最大的精神依仗。
    然而随着战斗的进行,查特菲尔德渐渐发现对手阵容并非简单的拼凑,六艘同盟国重巡有五艘轮廓高度相似,说明它们的协同作战很可能较普通舰队增效许多。这不,两艘突前的英国轻巡洋舰在离它们还有五六公里的地方就遭到了猛烈的炮火覆盖,短短几分钟时间,两舰相继中弹起火,不知内情的人大概会以为同盟国方面已经掌握了超前的雷达火控技术!
    事实上,这些轮廓极为相似的重巡洋舰均属于德国-爱尔兰联合设计的标准军礼级。当年利默里克国际海军条约规定各国在建和待建重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125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203毫米,当时已经开工建造的标准军礼级对外宣称12000吨,实际上它们的标准排水量达到15000吨,是20年代中后期吨位最大的重巡洋舰。基础版本的武器配置是8门高初速、高射程的克虏伯55倍径203毫米舰炮和2套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再加上6座l/50双联装88毫米炮、6座双联装37毫米炮、12座20毫米机关炮,有着非常强的对海和对空作战能力。动力方面,标准军礼级采用12台瓦格纳式重油锅炉和3台皇家-硕效型齿轮传动涡轮主机,主机最大功率为12500马力,最高航速32节,搭载4000吨重油,续航力为7500海里/15节,搭载水上飞机3架,常规情况下配备军官60名和水兵1070名。
    很不幸,查特菲尔德舰队在皮库岛西南海域遭遇到的五艘标准军礼级重巡洋舰都经过了技术改装,它们以实战经验最为丰富的爱尔兰重巡“鲁格”号为领舰,加上德国海军的“阿科纳”号和“伊丽莎白”、意大利海军的“马克波罗”号、奥匈海军的“费迪南德-马克西米兰”号,而且有预先安排好的战术套路。在“鲁格”号的指引调度下,所有的主炮火力都集中在了那两艘倒霉的英国轻巡洋舰身上,每一次命中即是一次重击。虽然每坚守一分钟就能够为己方舰艇提供多一分钟的火力侦察,这两艘英舰的指挥官却没有拿出以死相拼的勇气来,战舰中弹起火之后,它们不约而同地调头转向,同盟国战舰则在遭到攻击的情况下齐齐关闭了探照灯,使得远处的美英战舰失去了目测瞄准的参照。
    看着重归黑暗的海面上摇曳着两团火光,坐镇英国战巡“豪”号的查特菲尔德上将面色格外凝重。须臾,他麾下的参谋军官报告说:“长官,雷达探测到敌方六艘大舰以战斗纵队西行,两艘小舰朝我们的‘无惧’号和‘不朽’号冲去了!”
    另一名英军参谋官紧皱着眉头,用低沉的嗓音说道:“它们是要对‘无惧’和‘不朽’发动鱼雷攻击了!”
    挨了劈头盖脸的一顿痛揍,那两艘英国轻巡已基本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跑肯定跑不过那两艘完好无损的同盟国轻舰艇,为今之计就是利用探照灯或照明弹将攻击者点亮,利用后方舰艇的炮火将其驱走,可一旦“豪”号和随行僚舰开火射击,炮焰就会成为那些同盟国重巡洋舰的瞄准参照,继而遭到它们的猛烈攻击。
    迅速审视战场态势并权衡利弊,查特菲尔德下令朝分开行动的敌方重巡编队和轻舰艇编队分别发射照明弹,并以无线电通知“无惧”、“不朽”等敌舰靠近后使用探照灯将其锁定。
    利用雷达探测到的目标方位,美英舰艇所发射的第一轮照明弹就映出了敌舰的轮廓,六艘同盟国重巡在8000米外,而两艘同盟国轻舰艇的位置在6000米左右。“豪”号旋即以主炮向敌方重巡打了一轮半齐射,随行的两艘重巡洋舰和两艘轻巡洋舰则向敌方轻巡开火。美英两国的光学测距设备水平一流,可这并不能有效提升美英战舰在夜战中的射击精准度,日德兰大海战的胜利虽然让德国海军在战后以较大的热情进行夜战研究和训练,但成效同样不甚明显。事实上,除非以近乎偏执的态度进行严苛的夜战操练,突破视觉制约的唯一办法就是发展雷达火控技术。
    两艘美英重巡连续开火,北方海面腾起如林水柱,那两艘同盟国轻巡洋舰德国轻巡“施托斯”号和爱尔兰轻巡“高尔-莫纳”号,当即以高速机动进行规避。这时两艘英国轻巡尤未完全控制火势,明火和浓烟指引进攻者渐行渐近。在距离目标大约2000米的位置,德、爱轻巡向左舷施射了第一波鱼雷,而后在大约1500米的地方疾速转向,从右舷施射了第二波鱼雷,足足24条533毫米鱼雷朝着两艘英国轻巡飞驰而去,任何一条都能轻易击沉已在战斗中受创的英国战舰!
    危急关头,两艘英国轻巡一面拼命转避,一面以能够动用的所有武器展开阻拦射击,加上后方舰艇持续不断的炮火,这片海面顿时水浪翻滚,几近沸腾,但所有这些都没有阻止两艘同盟国战舰的鱼雷攻击,5500吨级的英国轻巡洋舰“无惧”号舰尾中雷,威力巨大的爆炸瞬间摧毁了它的动力系统,舰员们接下来的努力仅仅是减缓了它的下沉速度。
    另一艘英国轻巡“不朽”号就要比自己的同伴走运很多,它有惊无险地躲过了在海面上飞窜的所有鱼雷,舰上的火势也在十多分钟后被彻底扑灭,但那场短促的交火直接造成32人阵亡、63人受伤,而后又有7名舰员在损管抢险过程中丧命,舰上的通讯线路和精密仪器全部损坏,只有不足半数的武器还能正常运转,加上水密舱大量进水,最大航速锐减至20节,这样的状态已完全不适合继续作战。
    眼看着敌方轻巡编队得手而去,查特菲尔德恼火却无计可施,而且让他感到心惊肉跳的是,六艘同盟国重巡洋舰已经完成了战术调整,根据雷达探测到的情况,它们正以单雁形阵列从西北方直冲美英舰队左翼杀来。
    最近一段时间,查特菲尔德切身体会到了美英主力舰队前任指挥官斯坦德利的苦楚,判断错误而导致的一连串失利让他焦头烂额、心力憔悴,但他好歹是个见识过大阵仗的海军宿将,跟随“雄狮”戴维-贝蒂经受了日德兰大海战和第二次弗兰德斯海战的洗礼,知道何为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他果断命令随行轻舰艇停火,全力应付来自左翼的威胁,并以“豪”号担当战场灯塔只待敌舰接近至5000米,这艘英国战巡立即打开全部9盏120cm探照灯中的7盏(有两盏位于舰桥右侧,无法照射左舷方向),7束强光瞬间将美英舰队西北方海域照亮,那些同盟国重巡洋舰的舰影随之进入了射控人员的视野,只消十数秒,一组组射击诸元百便从射击控制室传递至各主炮战位。
    “真见鬼,它们竟然全部是标准军礼级?”查特菲尔德身旁的海军上校轻声叫道,紧接着,他兀自呢喃道:“可恶,约阿希姆想用他的得意之作来击垮我们,以此证明他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造舰专家?”
    查特菲尔德没有理会这名上校的揣测之言,他默默观察着远处海面的那些舰影。事实上,这六艘同盟国重巡当中有个“另类”,那就是属于德国阿达尔伯特级的“弗里德里希-卡尔”号。这一级别通常被视为标准军礼级的近亲,两者排水量仅相差500吨。相较于标准军礼级,阿达尔伯特级缩小了舰体长宽比,简化了防护设计,而且依然选用技术成熟、性能优秀的克虏伯55倍径203毫米炮,从而降低了建造成本,有利于大规模的流水化建造。其主炮采用三联装配置,主炮塔前二后一,相应增加了攻击性,所以更加符合德国海军的战略形势。至战争爆发,德国海军共建造标准军礼级4艘,阿达尔伯特级6艘,而在战时计划追加建造的16艘重巡洋舰当中,经过改良的阿达尔伯特级占到了12艘,足见德国海军对该级重巡洋舰的认可程度。
    从打开探照灯到炮声传来,其间不过四五十秒,美英海军官兵最基本的作战素养是令人满意的,但查特菲尔德很不愉快地看到敌方重巡洋舰的轮廓在炮弹落下之前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它们非常敏捷地改变航向,这便是重巡相对于战巡和战列舰最为显著的优势所在。
    以查特菲尔德的视角观察,“豪”号主炮射击的弹着点似乎离目标很近,可是来自射控指挥室的报告表明,第一轮半齐射与敌方舰队的偏差达到四五百米,也就是说,它们连对手的毛都没能挨着。至于加入炮击的四艘僚属舰艇英国重巡洋舰“什罗普郡”号、美国重巡洋舰“休斯顿”号以及美国轻巡洋舰“圣菲”号和“迈阿密”号,夜间炮战的成效有好有坏,首轮炮击甚至有炮弹落在了敌舰近舷,但这种发挥究竟是运气还是水平,只看一轮射击尚不能够做出判断。
    “豪”号既已主动暴露位置,同盟国重巡编队无需使用照明弹或探照灯即可完成火炮观瞄测距。等到美英舰队打出次轮炮火,它们也开始射击了。从昼战转入夜战,通过光学仪器对弹着点进行观测和判断的难度骤增,那六艘同盟国重巡索性放弃了半齐射的试探调整,直接送上凶猛的主炮三轮齐速射,雨点般落下的炮弹在美英舰队周边海面激起根根水柱,无形之中给战场上的美英官兵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为了提高射击精度,查特菲尔德令他的舰队稍稍放慢了航速,对手显然是在反其道而行。三轮齐速射过后,六艘同盟国重巡再度转向,美英舰队的射控指挥官们虽已竭尽全力,却依然跟不上对手的灵蛇舞步,更加糟糕的是,雷达发现单独行动的两艘同盟国轻巡洋舰趁着双方交火的机会迂回到了右翼,而且无法确定它们是否具备战场上的鱼雷快速再装填能力,只得分散注意力来对付这一侧的威胁。
    [书包]百度搜索“书包5200小说网”手机阅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