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陷阱(中) 阅读至0%

第47章 陷阱(中)

书名:一斛珠 作者:朵朵舞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2:46
      这一夜降了雨水,势头不大,却绵绵不绝,为夏日带来第一丝凉意。翌日一早,就有近侍前来禀报睿定,王妃病了。睿定没有表态。尽管昨日动静不大,但阖府皆知昨日的事,下人们摸不清主人对这件事的态度,于是一致保持沉默。
      到了傍晚,仍不见子虞的身影,睿定上了心,询问左右,才知道王妃病弱未起。他一早以为子虞与他闹气,所以称病,现在听人回说是风寒入体,气恼之下仍不由惦念,一时心思冗杂。
      内院早已熄灯,只有子虞的房中有微弱灯火,小厮提灯将睿定引入房内时没有惊动任何人。
      子虞躺在榻上,双目紧阖,似已入睡,只是眉间紧锁,想是梦中也不安宁。睿定刚才已听说她高烧未退,坐到榻边,轻轻抚摸她的额头,炽热如火,让他的掌心一颤。
      子虞梦浅,几乎立时就醒了过来,灯火朦胧,她看着眼前人,以为这又是纷乱梦中的一角,疲倦地眨了眨眼。睿定只是沉默地看着她,脸色还沉毅,目光已温柔了几分。
      子虞见他如此鲜活,不是梦中模样,心里一酸,两颗泪珠就从眼角沁落。睿定为她擦去泪水,温言道:“这是何苦。”转头又瞧见衾被落在一旁,露出她素色衣袖,长发如藻,就要起身为她盖好。子虞以为他要走,挣扎着起来,拉住他,“别走。”
      “不走,”睿定将衾被拉拢到她肩膀,“我哪里都不去,就陪着你。”
      这话又勾起子虞的伤心,泪水簌簌而落。她幽咽着说:“当日的情况并不是你所想的那样,那时大营里没有人,我找不到商量的人,只能去找你,猎场那么大,我转了半天只遇到了陛下的随营,等我醒来,天色都晚了,周公公说夜里行走猎场并不安全,所以留在那里,陛下命人营中挂帐,彻夜举灯。怎么回来,就被人传成了那样……”
      睿定见她神色倦极,怕她伤身,一手搂住她,一手抚她的背,安慰道:“我知道,我都知道。”
      子虞靠着他的肩,泪眼婆娑,委屈地说:“别人在你耳边挑拨,你都信了,我要解释,你连半句都不听就走了。你什么都不知道。”
      睿定苦笑不已,拥她入怀,说道:“我知道,你和玉城不对,所以她说的话,我只信三分。”
      子虞捶了他一下,“三分你就如此。”
      睿定握住她的手,笑容渐渐敛去,神色也平静下来。灯光将他的侧脸映照得如同刀裁,子虞看着,心思也随着沉重起来,她方才哭得狠了,头已晕沉沉,睿定开口说了一句话,又让她重新清醒过来。
      “子虞,我觉得宫里有人在谋划我们。”
      “为什么这么说?”她抬头问,声音不住轻颤。
      “市井传言不过是民众穿凿附会,以讹传讹造成。而宫里则不同,那里从不无风起浪,任何一个举动,就隐藏着那些女人的放矢。”睿定平淡地说道。
      子虞的脸色刷的一下雪白,怔怔看着睿定,劝说道:“也许只是个误会。”
      “哪有这么多误会,”睿定的手指轻轻穿过她的头发,动作轻柔,声音却寒冷,“如果不是猎场有人报信,我会被人引到太子遇袭的地方?你想想,这才是最大的误会。回来之后我左思右想,总觉得这是有人在背后布局,将我算计进去。前次是猎场,现在是流言,这些都是征兆,我们要是再疏于防范,就会被不知从何处射来的暗箭刺得遍体鳞伤。”
      子虞觉得他的手一紧,几乎握痛了她。
      睿定无所觉,忽然转了个话题道:“自从皇孙骜出世,太子妃一家又获封赏。太子妃是皇后的侄女,这样一算,阳池赵家已经有两王两侯,后党势大。”
      子虞打了个激灵,虽然早知他和皇后是面和心不和,可听到这样的话还是第一次,她柔声说:“皇后一族已成势,我们只有躲避,不然还能如何。”
      睿定看着她笑了一下,为她理发拢被,不紧不慢地说道:“看你病中无事,所以才说了些话,倒又让你受惊了。好好休息吧,”
      子虞说话半日,早已倦极,看到睿定的样子,那些想劝他赴藩的话都咽在喉中,便闭目养神起来。睿定坐在榻前,眸色温润,轻声说:“我陪着你。”
      子虞身体无力,躺了片刻就已昏昏要入睡,可脑里有一处清明如初,让她无法全然入眠,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睿定果然守约坐在一旁,手里捧着一本小簿,看得聚精会神,似乎正思量什么。他的身影挡住了大半灯火,在子虞榻前留下一片阴影。子虞稍稍安心,躺了片刻,又重坠梦乡。
      她又回到那个纷杂的梦中:有一个绿衣姑娘在哭泣,子虞好奇地上前询问,原来那个姑娘在感怀身世,她与父母兄弟失散,流落异地,幸而遇到一个翩翩公子,出身高贵,家族势大。子虞不由惊讶,便问,既然如此,你还伤心作甚?那姑娘并不言语,忽然提起头来,幽幽地说,你不是知道原因的吗?
      子虞顿时一惊,循声看过去,那姑娘和文嫣长得一模一样,再仔细看,那不是文嫣,明明是她自己。
      子虞吓得尖叫一声,从梦中惊醒过来,榻前是空的,睿定已经离开。窗棂泛白,一丝丝曦光从窗隙中透入,那样明晰的淡光,流转无息,让她感觉依稀还在梦中,子虞终于明白梦里那位姑娘的烦恼,她并不是单单嫁给了那位公子,还有那身后无处不在的政治。
      ——玉城公主的婚事由宫中传出消息,京中功勋世族的人家没有不心动的。玉城不但青春貌美,更是皇帝与明妃的掌上明珠,但有一丝尚主希望的都不肯放过。立秋之后,帝后二人在京郊校场观骑射,贵族少年几乎倾巢而出,各展其才。待帝后回宫后,从名单中挑出了十余个表现出众者,在宫中赐宴。领宴的欢欣鼓舞,虽然十多人中只能中一个,但是落选者能在帝后面前露脸,以后自有出头的机会,于是整个京城都跟着这股气氛热闹起来。
      子虞以身体不适为由,推了好几次宫中宴乐。这一次秋宴公主选婿,事关重大,却不能再作推托,只好正装以待,随睿定入宫。
      帝后选了寿安殿举宴,此殿两侧皆可落帘,正好可以让玉城在帘后观人。明妃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更是虽然千挑万选仍觉得不放心,请了四位王妃来给玉城作陪。除了太子妃和子虞之外,另外两位是诚王妃和信王妃。诚王信王都是先祖苗裔,诚王体弱留在京中静养,信王却远在戍边,镇守藩地。
      子虞内心对玉城极为不喜,只怕相见时玉城又言出不逊。幸而这次玉城只想着自己的心事,安静乖巧地任由宫人装扮,倒比平时多了几分雍容娴静的感觉。四位王妃作陪,无非提点一些看人的意见给玉城做参考,各说了几句,就听见远远有丝竹声传来,内官进来提醒时辰快到了。
      此去寿安殿极近,于是由内官举灯领路,路过一处假山石时,不提防山边那一头走过几个人,和引路的官宦撞做一团,宫灯落在地上,滚了两滚,火芯熄灭了。司仪女官喝道:“什么人如此无礼?”
      众人抬头一望,却是一怔。那是几个僧人手执书卷,站在山石旁。玉城知道皇帝前日请了东明寺的住持入宫讲经,这必是随行的人。皇帝崇佛,宫中上下皆投所好,只有玉城自小厌恶供香佛经,从不信神佛之语。她目露轻慢,略略地一扫,当看到宫灯旁站立的人影时,蓦然顿止。
      那个青年僧人面容无瑕,眉目端正如神祇的妙手偶得。宫灯的半团光晕照着他的灰色缦衣,虽衣着普通,无任何饰物,却愈发衬出他神色肃然,出尘飘逸。众人皆是见多识广的人,却少见如此丰神的,心中都觉赞叹。
      玉城弯身拾起落在脚边的一幅卷轴,宫人都来不及阻止。卷轴的系绳散落,露出一角的落名——怀因。玉城盯着看了片刻,只有两个字,她却细看好几遍,像是怕遗漏什么。
      “这是你的?”她问灯旁的僧人。怀因上前施礼,“正是。”玉城略低头,又看了一眼,才递给他。这个举动不符规矩,司仪女官皱起眉,语气刻板地说:“莫误了时辰,公主请行。”
      玉城脸庞绯红,诚王妃和信王妃也催促,便只好走了。僧人中有个年少机灵的,瞧着一众人簇簇拥拥地走了,咋舌道:“好大的做派。”话音才落,后面又有宦官宫女引着仪仗过来,看模样不是妃嫔也是王妃,那年少的僧人声音清亮,只怕已被来人听见了,吓得面色苍白,手足无措。
      子虞跟随在玉城仪仗后,凡事由信王妃诚王妃料理,索性就做了闲人,因此就落在队伍最后面,隔了些距离,将假山石旁少年僧人的抱怨听得清清楚楚。她素来不是惹事的性格,又觉得那僧人年少莽撞,情有可原,便对提灯的宫女道:“佛前子弟不可怠慢,让两盏灯,好让他们出宫。”就此将刚才那句话揭过。僧人们自是感激。怀因也抬头看了一眼,与子虞的视线一触,但见她眸如点漆,目光如秋水翦翦,且灯火如昼,将她绰约的身影笼在其中,翠袖罗裙,身姿窈窕,雪玉似的一张脸庞,眉目莹然,清丽得难以描绘。
      怀因不过深望了一眼,心上如同被人打了一拳,怔忡难言。心里隐约觉得似乎哪里见过,又仿佛隔了千山万水,朦胧中只见了这么一面。他自懂事起就在寺中长大,从未遇到这样的情形,一时愣住了,直到宫人们拥着子虞走远。
      ——
      寿安殿阁宇辉煌,风景宜人,盏盏宫灯映在青砖上,犹如飞金点翠,照得夜色消融,满室如昼。礼官说完祝语,气氛更加热闹。几位受邀的公子在席间端坐,个个举止大度,气宇不凡。皇帝见众人兴致正高,便命人取了早先拟的两题,试探他们的才华。
      在座的公子都是世族出身,诗作等难不住他们。子虞等人在帘后看得分明,诸位公子十分出色,其中有两位尤其突出,不但相貌堂堂,才情更是出类拔萃。等众人做题完毕,就有宦官领旨来问玉城公主的意思,宦官走后,不过一会儿,明妃就亲自来了,看她面沉如水,众人都觉得奇怪,悄悄一打听,才知道玉城选了郎将晁寅,那是在座公子中最不起眼的一人。若说他家世才貌也都是好的,可放在这些公子中就难以让人另眼相看。后宫中人都觉得玉城的眼光古怪,议论纷纷。
      明妃和玉城对驸马人选争执不下,最后连皇后都避席而来,见玉城坚持己见,只好劝说明妃,“晁寅此人才情一般,胜在性子沉稳,为人踏实,玉城下嫁,日后使了什么性子,驸马也能耐得住,不会生事。”明妃想了想,终于被打动,驸马的人选定了下来。不仅宫中人觉得意外,与宴的诸位公子更是欷歔不已,倒是晁寅闻得喜讯,往垂帘处望了一眼,随后平静地领了旨意。
      宴罢尽兴而归,子虞和太子妃等差事已了,便退席离开。是夜已入秋,月色幽淡,子虞出殿时没有看到秀蝉等王府侍婢,招来宦官询问,谁知守门的宦官也不知缘由,找了两人去寻。过了一会儿,有个面生的宦官跑了来,对子虞道:“王妃,方才有个婢女叫秀蝉的,天黑路滑的,在殿外摔折了,送去了太医院。”子虞一怔,问道:“摔得可严重?”宦官道:“摔得只是不巧,脚踝肿了一圈,不好走路了。她怕王妃身边没有人服侍,所以叫小人特来通禀。”子虞平日待秀蝉最为亲厚,不由担心,对宦官道:“你领路,我去看看。”
      宦官接过一盏灯,引着子虞一路往西走去,不知走了多远,转过宫墙,穿过甬道,灯火渐渐稀少。子虞瞧那宦官只顾闷头走路,时不时回头看她跟随没有,心里起了疑惑,便问了几句太医院的情况,宦官回答得不假思索,也不似作假。走到一处偏僻宫墙外,子虞觉得不对,不肯再走,宦官回头对子虞笑了笑道:“哎!看我这记性,怎么走错了路?王妃等等。”
      子虞大怒,“你是什么人……”旁边黑暗处突然蹿出来一人,子虞还来不及看清,颈后骤然一麻,顿时消失了知觉。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